走出實驗室,科普圈新粉
未來,我們樂於見到科普的“點”日益豐富、“線”加速延伸、“面”逐漸拓寬,讓更多科學知識走出實驗室,走進公眾視野
電影《瘋狂的外星人》未映先熱,在賀歲檔票房預售中排名第一。觀眾對影片的期待,可能主要來自題材——一個荒誕離奇的科幻故事。近年來,國產科幻題材的電影其實並不多見,影片預售能取得這樣好的成績,說明已經有了一定的觀眾基礎和科普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幻電影也可以看做是一種廣義的科普,它喚起了人們的好奇心,打開了人們的想象力,讓科學知識變得很親近。
隨著社會進步,科普的方式在不斷更新。從傳統的閱讀科普讀物,到科技興趣社區的出現,再到現在蓬勃發展的短視頻科普,知識傳播方式不斷革新,同時也讓科學知識可以觸達更多的人。人才的支撐同樣重要,越來越多專業人士參與科普,加之政府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這些變化正源源不斷地為科普事業注入新的生機,讓其活力奔涌。
近日,以“中科院之聲”抖音引領的“科抖”爆紅,這些以傳播知識、普及科學為主的小視頻,累計發布超過300萬,累計播放量已超過3388億次﹔西安交大第二附屬醫院的一位醫生彈唱“心電圖之歌”,將急救知識唱給更多人,視頻上傳后,短時間內點擊量超過26萬次﹔北京林業大學的師生,利用新媒體技術傳播植物知識,努力讓公眾讀懂每一抹綠色……正是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連接公眾與知識的橋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公眾科學熱情的點燃,離不開科普人士的耕耘和付出。中國“天眼”正式建成啟用,引來無數網友贊嘆﹔嫦娥四號降落月球背面,一張看似普通的月面照片刷爆了朋友圈。每一次重大的科學發現,都會引來無數圍觀。潺潺小溪,終成大河。這些科普的努力,不僅能提高公眾的科學文化素養,激發他們對科學探索的勇氣和信心,還能激勵更多專業人士深耕科普。
隻有公眾的科學素質不斷提升,國家創新能力才能始終波瀾壯闊。未來,我們樂於見到科普的“點”日益豐富、“線”加速延伸、“面”逐漸拓寬,讓更多科學知識走出實驗室,走進公眾的視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