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勇立潮頭,推進全媒體時代“融合+”
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深刻變化,重組著內容生產與信息傳播的鏈條,一個“萬物皆媒”的全媒體時代漸行漸近
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努力激發化學反應、創造更多可能性,推進“融合+”
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主流媒體手握的是“金話筒”
人民日報全新改版、全彩印刷,做大做強報網端微十多種載體,覆蓋用戶7.86億人次﹔新華社發布媒體人工智能平台“媒體大腦”,推出“AI合成新聞主播”,創建“媒體創意工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整合優勢資源,集聚350多家媒體機構形成矩陣,打造全國廣電“聯合艦隊”……觀察今日之傳播場域,媒體融合方興未艾,人們眼中曾經“很傳統”的主流媒體,正以加速變革不斷贏得更多注意力資源。
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共中央政治局同志來到人民日報新媒體大廈,就全媒體時代和媒體融合發展舉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分析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深刻洞察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高屋建瓴的指導、清晰明確的部署,為順應全媒體時代、推進媒體融合提供了行動指南。
一位傳播學者曾說:“媒介即訊息”“媒介是人的延伸”。回溯歷史,媒介變革與社會進步密切相關,深深影響並推動了人類文明進程。從文字、印刷術、電信技術到互聯網,歷經四次傳播革命,“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輿論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深刻變化,重組著內容生產與信息傳播的鏈條,一個“萬物皆媒”的全媒體時代也漸行漸近。
全媒體時代的傳媒競爭已經變換了賽道,如果踟躕不前,還停留在原來的“舒適區”,隻會錯失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矢志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催動我們因應新科技革命,走上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今天,從突破固有業務疆界、主動挺進新媒體戰場,到打造“中央廚房”、重塑新聞生產機制,從整合渠道資源、構建全媒體新矩陣到頻頻先聲奪人、積極創新新聞產品樣態,主流媒體的全面發力,擴大了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事實証明,走好媒體融合之路,激活主流媒體的生產力、創造力,就可以迎來轉型發展的新氣象。
也應看到,媒體融合是動態持續的過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存在一勞永逸的固定模式。媒體融合不是權宜之計,而是發展大計,不是“左手一隻雞、右手一隻鴨”的簡單相加,而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有機相融。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努力激發化學反應、創造更多可能性,推進“融合+”,主流媒體才能不斷拓展傳播力、影響力,真正贏得受眾、贏得競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使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處身互聯互通、無遠弗屆的移動互聯時代,一切變化皆有可能。大數據、算法技術日臻成熟,5G商用在即,人工智能發展迅猛,面向未來,怎樣匯聚資源,打造有影響力的平台終端?怎樣搶抓機遇,提供優質內容產品?如何用好技術,讓人工智能為媒體賦能?前行道路上的種種難題與挑戰,還有待人們在實踐中加以破解。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新”是媒體的基因,也是傳播的力量所在。眾聲喧嘩的全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但主流媒體手握的是“金話筒”。把握時代大勢,堅持守正創新,堅定不移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媒體融合的大手筆正等待我們去創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