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努力把論文寫在產品上

2019年01月21日08:56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努力把論文寫在產品上(新語)

我國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一直是熱點話題。據教育部《2017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匯編》的數據顯示,全國各類高校全年專利授權數共229458項,合同形式轉讓數僅為4803件。

在許多高校教師看來,教書育人、科學研究才是使命。此外,高校教師的考核晉升基本以發表的論文數量為依據。於是,對於轉化科技成果、服務社會大眾的任務,大多數老師也就“淡然處之”。

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信息鴻溝導致承接轉化的能力不足,也是轉化難的重要原因。企業在市場一線,理應成為從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化到市場應用的主力軍。但由於種種原因,許多企業並不能有效識別或自主研發創新性技術,轉化也就無從談起。

審視轉化難題,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對高校“鬆綁”。高校教師考核和晉升的標准不能再一根指揮棒揮舞到底,唯以學位和論文論英雄﹔在嚴格審定技術成果的基礎上,將科技成果轉化及其對社會的貢獻作為考核和評價指標,並予以制度化規范和科學管理。我們的高校也不應再拘泥於傳統的學院建制與課程模塊設置,而是可以為緊跟科技前沿、反映創新動向的學科多開幾扇門,為創新性人才的培養多鋪幾條路。

科技創新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高等院校作為創新人才的集聚地、科技成果的策源地之一,應擔起促進經濟、服務社會的責任。2018年12月5日,新一批23項促進創新的改革舉措向更大范圍復制推廣。其中包括允許轉制院所和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科研人員以“技術股+現金股”形式持有股權,允許地方高校自主開展人才引進和職稱評審等積極措施。

科技成果轉化難,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要實現把論文寫在產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轉化在企業裡的目標,需要高校與企業的熱情“握手”。而真正“牽手”,則需要各方齊心合力,向著共同的目標邁進。途徑無他,唯有改革。(康 岩)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