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數據流量造假:300元增1萬粉絲

某明星一條微博一年點擊量超1億次,評論區大量相似賬號轉發﹔某電視劇33天播放點擊量達309億次,最多的一天高達14億次﹔某電影票房十幾億元,被曝同一影廳15分鐘播放一場……在“數據為王”的背景下,數據流量造假問題已經成為困擾影視文娛行業發展的痼疾,備受輿論詬病。
“數據為王”致數據造假
近期各種文娛行業數據流量涉嫌造假事件頻出。一些缺少作品的“流量小花”為維持熱度,“買熱搜”“買粉絲”一擲千金﹔一些影視作品的宣傳、播放也被曝出“刷流量”“買收視”,行業數據流量造假問題引發熱議。
微博粉絲可以買、跟帖評論數據可以“刷”,甚至熱搜排行榜也能買。有歌手曾自曝,唱片公司為宣傳自己新歌,購買“熱搜排行榜”第五名的位置。隨著“自曝買榜”成為輿論熱議話題,熱搜排行榜上該歌手的熱搜關鍵詞也旋即消失。
在網絡上,電視劇播放量破紀錄的消息層出不窮,當人們還在為某電視劇網播200億次的紀錄驚訝時,另一部劇集便以破400億次的網播量緊隨而出。
截至2017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不到8億的網民,與那些動輒上十億次日播量的數字相比,意味著中國每個網民每天平均要貢獻2至3個播放量。
造假產業鏈暗流涌動
當流量意味著金錢時,一條依附在流量數據上的影視產業造假鏈條暗流涌動。
一位曾經在某流量明星的粉絲數據組工作過的內部人士告訴記者,很多流量明星會有一組甚至多組“數據組”“網宣組”,進行“刷流量”操作,主要工具是微博小號,這些微博賬號可以網購到,甚至還有網站以此為業。記者根據該人士提供的幾個網址發現,根據微博級別、國內/國外手機號、郵箱格式、資料是否已完善等情況,小號價格為0.55元/個或1元/15個。
除了轉發量可以刷出來,粉絲數量、點贊量、評論量、閱讀量等都可以買。根據該粉絲提供的一份價格表,某傳媒公司提供的包括初級粉絲、仿真粉絲、精品真人粉等價格從45元/萬到1000元/萬不等,刷量點贊價格是3元100個。該傳媒公司同時號稱“與各大直播平台皆有業務往來,為工作室、公司制定營銷方案,可簽訂保密協議,永無后顧之憂”。
“無論是視頻網站還是社交平台,很多需要流量的地方,可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造假問題,並且有專門的流量公司在經營。”某衛視工作人員說。記者發現,在很多網店,隻需花費30元就可以增加一條短視頻1萬次的播放量,10元可以買200個贊、20元可以買500個贊,300元就能增加1萬名粉絲。
此外,影視劇“刷流量”行為也很普遍。許多“刷量”公司通過多個域名不斷更換訪問IP地址等方式,連續訪問視頻網站,短時間內可迅速提高視頻訪問量。
多規並治降數字“虛火”
這些“注水”的數字,既不能反映出真實的市場情況,也不能指導市場的良性操作,更不能反映國內電視劇拍攝的真實狀況。為了打擊這一毒瘤,監管部門動作頻頻。但如何根治,從體制機制方面建立有效的防范糾錯和應對處置方案,任重道遠。
“流量造假行為的治理應該是一個多主體、多元化、綜合規制的過程。”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吳沈括認為,首先,應明確各個主體的權責,鼓勵各方積極承擔相關責任,比如立法部門應盡快填補法律在這方面的空白。其次,執法部門也應當革新監管方式,可採取設立“黑名單”、違規主體曝光等形式,為行業發展劃定紅線,加大處罰力度。
(據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