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強化頂層設計 創新型國家建設再提速

——我國科技體制改革亮點回顧

2018年12月20日08:40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強化頂層設計 創新型國家建設再提速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

——慶祝改革開放40年·變遷

本報記者 劉 垠

11月6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第二天,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迎來一位特殊的客人——習近平總書記。

從上海中心到浦東新區城市運行綜合管理中心,再到張江科學城……這一天,總書記上海考察的行程滿滿,一個重要主題就是推進科技創新。

在張江科學城,習近平強調,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刻,要增強科技創新的緊迫感和使命感,把科技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踢好“臨門一腳”,讓科技創新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中發揮重大作用。

從自主創新到創新驅動發展,再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如果說,改革開放凝聚起最廣大的共識,激發出億萬人的創新活力。那麼,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創新型國家建設才能行穩致遠。

創新潮涌 繪就15年科技藍圖

2002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在英國皇家學會發布了《科學至關重要》的演講,闡述了英國政府“用創新贏得世界”的戰略考慮。

一時間,引發各界對於創新的重新審視和考量。

不久,制訂我國科學技術發展長遠規劃的建議被寫入黨的十六大的大會文件,也成為擺在新一屆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

2、20、2000,這組數字對應的是,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編制歷時兩年,戰略研究20個專題的研究隊伍超過2000人,12易其稿后最終形成。

2006年2月9日,國務院發布《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主線,以建設創新型國家為奮斗目標,對我國未來15年科學和技術的發展作出全面規劃和部署。

時任科技部部長徐冠華表示,《規劃綱要》最大的特點就是突出自主創新,並以此為主線貫通全篇。自主創新包括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自主創新從來不反對引進技術,但要反對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

“站在今天的歷史節點來看,《規劃綱要》給我們留下了自主創新的發展主線,留下了極具前瞻性的16個科技專項,也為此后的3個5年計劃提供了基本框架。一些科技戰略思想也有較大突破,比如科技和經濟結合,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體等。”曾全程參與《規劃綱要》編制工作的呂靜,如今身為科技部新聞發言人,憶及彼時情景語速加快,“《規劃綱要》在政策界、科技界形成了非常廣泛的共識,大家都認為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在這樣一份歷史性的文件中得到了反映。”

要在一次次的頭腦風暴中達成共識並不容易,其中不乏充滿火藥味的爭執和博弈。但是,這些都以國家利益為前提。

《規劃綱要》明確指出,以建立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突破口,全面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然而,當時我國的科技活動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以往的科技政策制定都以高校、科研院所為主體,一下子把邊緣化的企業當成技術創新主體,這一提法無疑極具突破和前瞻性。

一些985、211大學校長和科研院所專家對此持有不同看法,認為他們才是科研的主體,怎麼可以讓企業變成創新的主體?

大家在討論、爭議中各抒己見、引經據典,從熊彼特的創新理論和中國的現實進行充分探討,這一提法最終在2003年達成共識。

正是廣泛、深入研討,傾聽、吸納各方不同聲音,才能讓真理越辯越明。這種集思廣益、百花齊放的研究過程,為《規劃綱要》打下廣泛認同的實施基礎。

創新驅動 吹響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集結號

在闊步邁向創新型國家的征程中,創新與改革總是結伴而行。2012年,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明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題舉行第九次集體學習。不過,這次學習的“課堂”走出中南海,搬到了中關村。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最為緊迫的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體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縛創新驅動發展的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一項系統工程,注定荊棘叢生,“道阻且長”。時間來到2014年,在這個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中,為科研人員減負賦能,理順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成為當務之急。

這一年,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扎實推進。一場破堅冰、動真刀的科技體制改革大幕拉開,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和項目資金管理改革邁出重大步伐,以此為突破口,撬動科技其他方面的改革向縱深推進。政府各部門不再直接管理具體項目,“錢袋子”交給專業機構打理,資源配置不再“天女散花”,國家科技計劃全面整合成五大類。

2016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展值得紀念的一年。

“科技三會”召開,《關於進一步完善中央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見》從經費比重、開支范圍、科目設置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鬆綁+激勵”的措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戰略綱要》)吹響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集結號:到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2030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三步走”目標。

“《戰略綱要》是一個歷史性文件,指出了未來十幾年中國的發展方向。它宣示我國經濟發展的路徑將發生根本性變化,即從要素驅動轉變為創新驅動。”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表示,這是一份對於創新驅動發展作出頂層設計和整體部署的統領性文件。

當加快速度變為加快轉型,當擴張規模變為提高質量,中國呼喚一次系統性的變革。顯然,我們必須轉變發展方式,依靠創新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為此,《戰略綱要》圍繞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提出到2020年要完成的10個方面143項舉措,形成了時間明確、路線清晰的改革“施工圖”。

打造新引擎 創新型國家建設再提速

滿載創新動能的列車,總能穿越漫長幽暗的隧道,把人類帶入一片嶄新的世界。

將時間軸撥回至2017年10月18日,黨的十九大在北京隆重召開。在十九大報告中,“創新”一詞被提及超過50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過去五年間,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引領下,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加速邁向國際第一方陣,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戰略,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三部曲”,創新不斷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

從增加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到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的改革意見,為科研人員持續鬆綁加油﹔

全面深化科技改革蹄疾步穩,科技管理的主體架構和基礎制度基本建成。企業已成為創新創業的主要力量,在全社會研發投入、研究人員和發明專利的佔比均超過70%﹔

一批“叫得響、數得著”的科技成果為世界矚目。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領域實現多點突破、群體性躍升,鐵基高溫超導、量子信息、克隆猴等一批重大原創成果涌現﹔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深海探測、高速鐵路等領域重大成果競相亮相﹔網絡購物、移動支付、人工智能等,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改變著每個人的生活……

近幾年來,按照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要求,主動對科技體制進行改革部署,強調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核心作用,甚至發揮科技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突破帶動作用。

“改革更加系統,力度前所未有,措施更加有力,實現科技創新治理現代化、構建適應創新驅動發展要求體制機制的改革方向更加明確,向著既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和科技創新基本規律,又有利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目標的方向穩步推進。”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綜合發展研究所所長陳寶明說。

40年來,改革釋放的新動能和新活力不斷迸發。而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依然需要改革和創新兩個輪子協同發力,牽引中國巨輪乘風破浪,向著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的目標奮力前進。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