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改革開放四十年:影視見証時代變遷

2018年12月17日08:25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改革開放四十年:影視見証時代變遷

【影像中國】

文藝反映時代,影視鏡像歷史。改革開放40年,我國影視藝術與社會發展進步緊密相連,在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中取得自身飛躍發展,同時也以其特有的表達方式見証和記錄了翻天覆地的時代變遷,在社會生活、情感心理、道德倫理等層面留下了豐繁又細微的歷史記憶。

在探索中發展 在變革中繁榮

與國家改革開放的偉大進程同向同行,中國影視在變革中發展、在探索中提升,在有數量基礎上不斷追求質量、在有高原基礎上努力攀登高峰。

改革開放初期,電視劇面臨“無米下鍋”處境,去影院看電影更是距離人們的日常生活較為遙遠。經過40年長足發展,我國文化產品實現了從供給不足到極其豐富的極大轉變,特別是影視行業快速躍升,創作活力持續迸發,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影視作品從“緊俏品”變成“常用品”。電影銀幕總數達5萬多塊,年票房近600億元,觀影人次達16億多,成為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電視劇年產量、播出量更是穩居世界第一,年產量約1.5萬集,制作機構達1.8萬家。如今,影視名副其實地成為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最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樣式,走進電影院看電影、坐在家裡收看電視,已成為人們最日常的文化娛樂項目和文化消費方式。

與影視作品數量大幅提升相伴,影視創作類型和藝術質量也顯著提升,與創作主體、市場規模的發展壯大形成了相互促進、相互推動的良性互動關系。以電視劇為例,從當年《大西洋底來的人》《加裡森敢死隊》等引進電視劇風靡全國,到《西游記》《三國演義》等在華人圈熱播,再到《父母愛情》《媳婦的美好時代》等在海外受到追捧,不斷創新發展進步的中國電視也成為改革開放的一個標志和與國際接軌的窗口。改革開放40年來,一大批影視創作者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從祖國和人民的迅猛前進中獲得力量、獲得新的視野,創作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這些作品大踏步走出去,有血有肉地表現中華文化、中國精神,使中國故事、中國聲音、中國形象與文化自覺,透過中國影視不斷傳遞給世界。

中國影視從少到多、從弱到強的發展脈絡與創作成就,源於中國當代社會、文化和經濟領域的改革開放,並在40年的人民偉大實踐中不斷創新發展,成為這一偉大社會變革和輝煌歷程的生動縮影。

彩繪壯闊畫卷 經典照亮現實

40年來,中國影視始終與時代同頻共振,捕捉社會躍遷脈搏、記錄時代發展變化,展現人民生活的萬千氣象,成為改革開放偉大進程、偉大實踐、偉大成就的重要見証者、參與者和建設者。

影視作品以藝術之手觸摸時代脈搏。諸如電影《廬山戀》《芙蓉鎮》等,將人物的個性、情感變化與政治風雲、社會矛盾融合在一起,反映了改革開放初期的社會面貌和社會反思的潮動,成為標識歷史與社會的文化記憶。《渴望》《籬笆、女人和狗》等以女主人公劉慧芳、棗花的人生經歷和感情漲落,突出反映了時代變化中社會成員在現實政治、經濟生活中需要個人作出的道德選擇,並借此觸及了社會價值倫理正在悄悄發生的變化。

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蜂擁而來。面對思想領域、精神層面、價值追求等方面的一些困惑和問題,電視劇《雍正王朝》《海棠依舊》《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等以歷史唯物史觀為導引,把歷史與現實巧妙地結合起來,以恢弘整肅、氣韻浩瀚的美學氣質,深刻地回答了改革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的時代命題。電視劇《外來妹》《情滿珠江》《平凡的世界》等則聚焦特定時代背景下的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講述了日常生活的悲歡離合、酸甜苦辣,深刻展示了主人公面對現實壓力的人生抉擇以及在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道路,從個體精神建設與社會發展的關系上揭示了時代的歷史進步意義。

當前,我們正處於改革攻堅期,一批影視劇聚焦改革開放出現的新領域、新生活、新的人物形象,寫出了新時代的奮斗精神和中國力量。電視劇《溫州一家人》《雞毛飛上天》再現改革開放大潮中中國青年創業的熱血故事,並放眼改革的“將來”,講述了主人公順應潮流的思想變化和拼搏奮斗。《戰狼》《紅海行動》等則以高質量的動作視聽奇觀和高強度的敘事節奏凸顯了中國精神、中國力量,激發了深植於中華兒女心中的民族情感、民族自豪和民族尊嚴。

回顧歷史,與時代同步、與人民同行,始終是中國影視不變的深沉情懷。放眼未來,中國影視應立足當下、守正創新,努力用新的影像故事為人民存像、為時代留影。

(作者:胡友筍)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