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為何博物館掀起文創產品熱?

2018年12月10日09:06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超強文化IP為設計助攻

設計靈感來自外銷扇的廣東省博物館插片式手機殼

廣東省博物館青花葫蘆瓶便簽

貓是吉祥的化身,與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萌萌噠故宮貓擺件很受歡迎。

故宮貓開發生產約200多款單品。

日前,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廣東文創聯盟等單位聯合承辦的“2018廣東(珠海)文化創意設計大賽”歷時半年決出最終獎項。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這樣一個設計的大賽,廣東省博物館卻在其中起到關鍵的作用,成為設計產業鏈上重要的一環。事實上,博物館、文化館等文化資源所有者們正成為重要的設計力量,在政策支持和資本推動下,國內博物館的文創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地博物館的文創開發設計從“萌萌噠”的衍生品向文博IP轉型,廣東更率先形成了產業鏈開發發展模式。

為何博物館掀起文創產品熱?

要說時下最熱門的隨身小物件,那一定是既有潮、萌、酷、搞笑等流行元素又帶著鮮明文化元素的文創產品。近些年,一些旅游景區、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等紛紛推出的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成為新賣點。這其中當屬深度挖掘明清皇家文化元素,通過創意設計讓皇帝也出來耍寶賣萌的故宮博物院表現最為搶眼。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故宮博物院的文創產品共有萬余種,2017年為故宮帶來15億元收入。而上海全市博物館開發的文創產品總數超過1.2萬種,2017年銷售額4921.84萬元。僅上海博物館就實現了3862萬元銷售額,其配合“大英博物館百物展”設計開發的文創產品成為年度熱點。

12月18日,“風·尚——18至20世紀中國外銷扇”展將在廣東省博物館亮相,將展示廣東省博物館收藏的163件/套中國外銷扇及相關物件,而以此為設計靈感來源的扇面手機殼插片套裝、扇面多用途飄帶、扇面劉海貼、折扇圖案紙膠帶等一眾文創產品已經上線微店了。“去年我們開發的文創產品銷售額是1300萬元左右。”據廣東省博物館開發經營部副主任王小迎介紹,盡管沒有網店等線上銷售渠道的加持,省博物館的文創產品仍然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今年10月底“試水”微店等線上銷售渠道。

為何博物館掀起文創產品開發熱?2015年,《博物館條例》實施,明確博物館可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並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2016年以來,一系列政策法規出台,鼓勵促進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先后確定或備案了154家試點單位,鼓勵試點單位探索通過博物館知識產權作價入股等方式投資設立企業,從事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經營。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了2020年發展目標:打造5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品牌,建成10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研發基地,文化創意產品年銷售額1000萬元以上的文物單位和企業超過50家,其中年銷售額2000萬元以上的超過20家。在多個省市出台具體的落地政策后,已有數十家博物館上線了官方店鋪。

保留嶺南特色 年年推出新品

與不少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步伐相比,廣東省博物館更加開放包容,交出不錯的成績單,或得益於其文創產品設計特色鮮明定位明確。王小迎表示,廣東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目標群體定位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設計開發重點是跟隨博物館的收藏方向,即外銷藝術品。針對外銷藝術品年年都會推出不同系列的新品,此外,博物館“月光寶盒”外形也是設計的熱點,會不斷推出系列新品。為了保証研發的質量,一個新品推出通常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據悉,省博物館文創產品的設計開發通常採用三種方式,即特許經銷、自己研發和企業主動要求合作,目前設計開發品種已有一千多種。設計師來自博物館根據需要自找的設計師,合作企業的設計師,以及合作高校的設計師。

為了保証對嶺南文化、嶺南特色的充分理解,省博物館合作的院校都以本地院校為主,比如廣州市美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設計院校,設計主題通常來源於博物館的展覽主題,尤其是以館內藏品為主的原創展,比如中國傳統山水畫展、外銷扇展等。有時也會獲得一些臨時展單位的授權,推出相關的主題新品。

市場是創意試金石 聯盟形式做大做強

市場是檢驗創意的試金石。在一片火熱的行情中,值得關注的是,除了少數“試點成功”的博物館,還有更多坐擁大量傳統文化基因的博物館在文創開發上並非像想象中那麼風光。

山地(北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運營了國內眾多著名景點的文化演出,比如福建武夷山的《印象·大紅袍》,其CEO熊麗群表示,在實踐過程中,他們發現很多文創產品,比如杯子、碟子、鼠標墊,只是印一個文化元素的LOGO,沒有在地性的特色,沒有差異化,沒有藝術感,也沒有功能性的時候,在市場上就隻能讓投資人買單。

對於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所面臨的困惑和問題,廣東省博物館流動博物館主任胡銳韜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

胡銳韜對記者表示,文化文物單位絕大多數都是公益類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長期以來依賴財政撥款,開辦企業、收入分配、獎勵機制等方面有很多限制。一家博物館、一個景點單獨去做文創產品是比較困難的,成本也會很高。廣東省博物館是廣東省國家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試點工作的九個試點單位之一,一直也在文創開發工作上進行探索,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應該是努力的方向。

去年11月份在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的號召下,組織召開了一個覆蓋全省相關行業的廣東文創聯盟啟動大會。這個由廣東省博物館發起動議,並引領組織的平台最終成立為廣東文創聯盟,聯盟由廣東省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等九家國家文物文創試點單位共同作為發起單位,首屆聯盟會員單位包括70多家單位和機構,涵蓋開發研究、設計、制造、銷售、投融資等行業領域。在這個聯盟裡,就把文化文物單位的試點單位,包括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這些擁有文化資源的單位,以及社會企業設計力量、生產銷售、銀行基金會等投融資單位都整合在一起,這個聯盟就成了一個跨行業的組織。據悉,由文創聯盟舉辦的“2018廣東(珠海)文化創意設計大賽” 部分大賽成果當即就實現了轉化對接。

廣東文創產業設計開發正形成產業鏈式發展,這種模式和觀念在全國都屬於領先狀態,也讓業內看到了更多希望和可能。

“故宮貓”爆款是這樣打造的

文創設計追求的不僅是造型和美感,設計師需要把文化的能量灌輸到產品當中,其背后往往需要承載一個故事,才能打動人心。而要論講故事,故宮博物院的設計團隊正是個中好手,故宮貓已經成為一個爆紅的IP。在中國文創產業大會天河峰會洛可可·洛客創意設計分論壇上,故宮貓設計團隊負責人,洛客文創運營中心、IP賦能中心總經理馮旭向記者揭秘了這個超級IP的設計過程。

“故宮貓”是2014年打造的一款IP形象,之所以會設計出這個形象,其實起源於設計團隊被問到“故宮什麼最多?”這樣一個問題。馮旭說,事實上,皇宮大內養貓,是一直以來的傳統。明朝皇帝喜愛貓,宮中設立“貓兒房”,是專門用來飼養貓的機構。而且貓是吉祥的化身,與蝶諧音“耄耋”:寓意健康長壽﹔亦可驅鼠弊害,守護故宮的平安。在大眾旅游的時代,消費者希望帶給親友具有文化專屬性和故事情感的文創衍生品,既然故宮貓這麼受大家的喜歡,設計團隊就萌發了創新研發出專屬故宮的文創IP符號以及具有文化專屬性和故事情感的文創衍生品“故宮貓”主題系列的想法。因此,洛可可·洛客以此為背景,以故宮貓的形象為原型,對其進行了抽象化的提煉,使之更具有IP化的生命力,便是最早的經典侍衛形象 “大內咪探”,也被譽為“平安使者”。

怎樣的文創產品能夠為大眾所消費和認知?馮旭表示,IP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是通過形的套用,抽象化、轉化改良,用隱喻的手法創造新的意義。比如,故宮貓的文創IP打造邏輯是:通過對故宮的貓進行抽象化提煉,讓其具有故宮的故事性、傳承性,並輔之相應的創新性,使其更具有IP化的生命力。以故宮貓的形象為原型,開發相應的衍生品設計,使其具有場景性、體驗性和適配性。而要打造真正的超級IP,是一件持續性的事情,是不斷迭代和不斷輸出內容的過程。目前還在對故宮貓進行優化,進入2.0到3.0版本的狀態,而后續的研發和探索一直沒有止步。

跳脫有新意 山水流沙手機殼

據介紹,在根據《解密中國傳統山水畫》展開發的系列產品中,廣東省博物館有一款以李綬榮的《金碧樓閣山水軸》為設計靈感的山水流沙手機殼,產品的設計師非常年輕,他覺得設計原型——古人的山水畫因為年代久遠,顏色已灰暗,想打動和吸引年輕人就需要找到一種與當代現代相結合的方式,讓死板感覺的平面畫跳脫起來,產生新意。因此,就將山水畫設計成真的有水的畫,立體感的山水手機殼中有流動的水,其中的小船可以隨著晃動在山水中游弋。

同系列的山水可標示書簽,使用《山水冊頁》、《楓江漁艇圖軸》中的畫面元素設計,可當書簽、尺子兩用,中間的小船和馬可以上下移動,用於標示閱讀的頁面行數。讓古畫動起來的設計,將年輕人難以靜下心來欣賞的東西,轉為靈動的元素,在福建舉行的文博會上收獲了不少好評。

故宮貓 御花園開主題形象店

具有吉祥意義的貓,經常被作為繪畫題材,不僅受到民間的喜愛,在宮廷中也常見它們的身影。如今故宮裡有180多隻“在編”的“御貓”。故宮貓悄然走紅,受到不少游客的關注和喜愛。最初,設計師們對故宮的產品進行了品類梳理,對藏品進行了整合歸納,通過全集團近百名設計師,歷經52天時間,開發了百余款衍生品設計,靈動可愛,實用性強。從此,“大內咪探”身穿皇帝衣服或宮廷侍衛服裝、眼神萌萌的形象廣泛用於抱枕、水杯、手機殼、書包、手表和鞋子等。故宮貓系列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還榮獲了“2016中國旅游商品大賽”金獎、第十三屆“北京禮物”旅游商品大賽金獎及2017年“紅星”設計獎。目前,故宮貓系列現階段已開發、生產約200多款單品,並已投入市場銷售。在故宮御花園西側創辦了主題形象體驗店故宮生活館,故宮貓形象的智能機器人現已進入故宮生活館,為游客提供咨詢服務。(劉麗琴)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