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斯坦·李靠什麼打造漫威版權帝國?

2018年12月03日08:33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53部電影逾120億美元票房收入!斯坦·李靠什麼打造了漫威版權帝國?

編者按:76年間,8000多個漫威超級英雄形象,53部漫威電影,逾120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這就是剛剛離世的漫威精神領袖斯坦·李創下的漫威版權帝國。斯坦·李靠什麼打造了漫威版權帝國?看看本文的分析。

76年間,8000多個漫威超級英雄形象,53部漫威電影,逾120億美元全球票房收入,這就是剛剛離世的漫威精神領袖斯坦·李創下的漫威版權帝國。

諸多版權糾紛,曾一度令漫威漫畫的版權大跌。與此同時,從未停歇的人員流動卻又使得王國不斷創作全新的作品或延續已有故事,漫威就如同一個滾動的雪球,將一切都吸納進來,形成了錯綜復雜的龐大故事體系,囊括了成千上萬個相互關聯的角色和故事,為漫威在電視、電影等領域的版權開發奠定了充實的內容基礎。

自1989年在電視電影《無敵浩克的審判》中第一次登場,到最新上映的院線電影《毒液:致命守護者》最后一次亮相,斯坦·李在漫威電影中共客串了30多個角色。雖然這個愛跑龍套的古怪老頭在銀幕和熒屏上永遠謝幕了,但相信漫威的擴張腳步不會停止。

 模式創新打造精品內容

“漫威的成功可以歸結為創意的不斷涌現,變革時代人們對超現實主義英雄的渴求,美國成熟而健全的商業制度,以及漫畫、電影、游戲的多元開發,但其核心仍然是斯坦·李和優秀的創作者們持續不斷地創作出一個又一個飽滿的人物形象和好故事,在類型故事中總能為讀者與觀眾帶來新鮮感受。”精品網劇《心理罪》《畫江湖之不良人》的導演五百表示。

1961年,受DC漫畫公司新作《美國正義聯盟》的啟發,斯坦·李想要設計出一支擁有鮮明獨特個性的超級英雄團隊角色。“我反反復復構思了上百萬個想法,直到眼前出現了4個能夠融為一支團隊的角色,接著我描繪了角色的基本設定和一條略顯離奇的故事線,把它交給了最可靠的畫師杰克·科比。”斯坦·李曾反復講述過這段《神奇四俠》的誕生往事,這樣一支經常吵架鬧矛盾的英雄團隊角色在漫畫領域堪稱革命性的創意,漫畫一經發售就受到讀者廣泛好評。斯坦·李所在的雜志管理公司順勢推出了更多的非主流超級英雄形象作品,包括道德負重下的憂郁青年“蜘蛛俠”、受輻射而變異的科學家“綠巨人”、活在歧視中的變種人群體“X戰警”等。

“超級英雄並非無所不能,他們也會深陷泥淖、尋求自我証明,但卻始終心懷理想,能夠沖破自我限制、挑戰不可能。”這就是斯坦·李所希望締造的獨到世界觀。1962年,斯坦·李將這一系列漫畫命名為“漫威漫畫”,從此,漫威的人物版圖開始快速擴張,各個英雄冒險故事逐漸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名為“漫威宇宙”的龐大敘事舞台。

漫威的創作模式被稱為“漫威方法”,它要求畫師具備設計角色、場景和調整故事節奏的能力,並能將基本構思拓展出一條不急不緩、條理清晰的故事脈絡,再交由專人填寫對白。漫威很重視對角色內在情感的設置,“這個角色當前的心境是什麼?他想達到什麼目的?”這些是畫師在繪制時需要反復揣摩的問題。同時,故事的敘事能力也是漫威創作的著力點。《紐約日報》《經濟學人》等媒體撰稿人肖恩·豪曾通過數十年的跟蹤觀察,與數百名漫威風雲人物進行了深度訪談。“在故事討論會上,斯坦·李時常強調,漫畫中的每一個字都應該能讓故事向前推進一步。”他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回憶道。

多元運營開發版權價值

20世紀60年代漫畫出版業的經濟泡沫曾讓漫威漫畫的銷量一度停滯,與美國廣播公司聯合制作的《蜘蛛俠》《神奇四俠》動畫片也反響平平。據肖恩·豪介紹,彼時公司持有人奇普·古德曼曾將漫威周邊產品以1萬美元授權給一個加利福尼亞郵購業商人,又將漫威角色形象授權給一位音樂會主辦商,希望將其開發成音樂劇、電台節目及電影,但這些授權運營都未能收獲預期成果。“越來越大的利益分歧引發大量人員更替,過分注重短期利益使得漫威版權價值被過度消耗,在眾多的平民出版者與出版巨頭之間,漫威出版物的話語權頻繁易手。”他說道。

當雜志管理公司被完美電影與制藥公司收購后,斯坦·李被董事會任命為漫威漫畫的董事長兼發行人,他將注意力轉移到漫威在電視、電影領域的開發上。肖恩·豪告訴記者,在20世紀80至90年代,漫威主要通過出售改編權以爭取好萊塢制片廠的橄欖枝。漫威將“綠巨人”等12個角色形象的電視劇版權賣給了環球的電視部門,“奇異博士”“美國隊長”等8個角色則登上了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制作名單,前好萊塢高管丹·古德曼買下了“蜘蛛俠”的電視劇版權,“蜘蛛俠”和“X戰警”的電影改編權則分別被轉讓給索尼影業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直至1996年漫威影業成立,漫威才真正開始布局電影開發,期望以授權模式尋求與好萊塢制片廠的共贏。

《蜘蛛俠》與《X戰警》電影票房的大獲成功讓漫威看到了漫畫改編電影的巨大商機,但是漫威從電影利潤中獲得的分成並不多,於是,漫威開始盡可能回收核心角色形象的版權,自主開發系列電影。從2005年開始,漫威成功收回“鋼鐵俠”“綠巨人”“雷神”“黑寡婦”等系列“復仇者聯盟”角色形象版權,並與派拉蒙影業達成協議,在未來8年發行由漫威制作的10部電影。值得一提的是,漫威與索尼影業就“蜘蛛俠”電影改編權達成的“轉讓協議”實際是“租用協議”,漫威同索尼影業約定,如果索尼影業連續5年不推出任何“蜘蛛俠”相關電影,其改編權將自動回歸漫威。2011年,由於索尼影業在繼《蜘蛛俠》系列后推出的《超凡蜘蛛俠》系列電影第一部收益不理想,第二部的拍攝被叫停,2016年“蜘蛛俠”形象得以重回漫威。目前,漫威影業已打通從組建創作團隊、融資、把控內容,到發行影片的全產業鏈渠道。

“漫威從誕生之日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堅持,在傳統漫畫市場中另辟蹊徑並找到了獨特的定位。無論是從藝術角度呈現的極致體驗,還是從全球范圍內無出其右的商業化運營來看,漫威所締造的獨特世界觀和經典漫畫形象都必然爆發出巨大的商業能量。”快樂工廠CEO曾龍文認為。(李楊芳)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