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老字號”煥發新活力

江 南
2018年11月13日07: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老字號”煥發新活力(改革開放40年·40個“第一”)

纖薄的紅檀木扇面,上萬個形狀各異的鏤空小孔,組合成錢江潮、西湖景的圖案,亞運會主題的運動形象點綴其中﹔古朴的黑紙折扇上,有真金微楷寫下的《續書譜》……剛剛舉行的中國(杭州)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百年“中華老字號”王星記扇業展示的傳統工藝、創新扇藝,令觀者驚嘆不已。

“是改革讓‘老字號’煥發新活力,讓曾經瀕臨倒閉的企業涅槃重生。”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亞青感慨良多。孫亞青18歲進王星記扇廠學藝制扇,從一名普通技工成長為企業“掌門人”,親歷40多年間企業的發展變遷。

1976年孫亞青進廠時,王星記剛開始恢復傳統產品生產,老藝人帶新學徒,傳承制扇技藝。1983年,王星記率先實行廠長承包責任制。時任廠長俞劍明認為,老企業要加快產品創新,充分發揮職工積極性,才能更好發展。他帶頭簽訂承包協議,帶領全廠干部員工實行改革。

“當時,廠長干勁十足,我們生產工人也積極支持。”孫亞青記得,承包協議簽訂后,企業變化很大:新成立扇子研究所,研發新品,增加產品花色品種,像塑料微風扇、絹花扇等,企業還首次把展銷會開到香港,打開東南亞市場。

一年后,承包經濟指標超額完成。1984年4月7日,“王星記承包合同兌現大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熱熱鬧鬧地舉行。俞劍明獲得4000元獎金,他全部拿出來用於生產研發﹔每位職工則獲得加一級工資的獎勵。

上世紀80年代末,因為產品老化、人才流失,王星記陷入困境,連年虧損。到1999年,王星記扇廠的員工隻剩60多人。改革創新才是唯一出路。2000年,杭州市政府推進國有老企業王星記改制,孫亞青擔任杭州王星記扇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星記是百年民族品牌,要保護好、傳承好傳統工藝,培養扇藝新人,擔當起弘揚中華文化的責任。”孫亞青和員工們牢記使命。

近年來,王星記通過培育能工巧匠隊伍,把傳統文化資源、非遺資源轉化為產業資源,企業年產值達3000多萬元,國有資產增值到1億多元。2016年,王星記扇子還成為G20杭州峰會官方紀念用品,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之美。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