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玩出新花樣、挖掘新空間 老字號也要網上賣

林麗鸝
2018年11月12日08:2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網購“刷”出消費新感覺(經濟熱點·新經濟新觀察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今年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62785億元,同比增長27%。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購用戶規模不斷擴大,網上零售等新興市場供給方式延續高增長態勢。以互聯網經濟為代表的新動能不僅成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重要動力,也為推動經濟進一步轉型升級打下良好基礎。

  玩出新花樣

  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正在刷新消費者認知

  “‘雙11’還沒開始的時候,商品就已經賣光了!”10月27日,遼寧沈陽市某銀行職員趙卓打開網購軟件時,發現有些收藏的商品已經無法再支付定金,“本打算仔細比較后再下單,沒想到‘雙11’預售這麼緊俏。”趙卓細數著購物清單:為家裡添置的掃地機器人、媽媽想要的蒸蛋器、給爸爸的羽絨服、給孩子的玩具、給自己的護膚品……“‘雙11’已經成為每年的家庭採購日。”

  10月20日,今年的天貓“雙11”預售正式開始,這已是網絡購物狂歡節的第十個年頭,消費者熱情依然不減。

  “10年前,第一個天貓‘雙11’交易額是5200萬元,到去年增長到1682億元,沒人會想象到這樣的變化,但它實實在在地發生了。”阿裡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說。“雙11”網絡購物狂歡節年年刷新的銷售額,是我國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一個生動注腳。

  “電子商務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院長荊林波說,狹義來講,電子商務是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但廣義來看,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產業轉型升級、消費迭代升值、跨境商務發展的主要方式,聚集新業態、孕育新動力。

  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電子商務市場持續較快發展,亮點頻現:

  市場規模繼續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7.7%,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24.8%,分別高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8.4和15.5個百分點。“無論是商品還是服務,線上零售額在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基礎上,今年以來增速依然保持在高位。從國際層面來看,我國電子商務的交易規模居世界第一。”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

  市場結構不斷優化。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服務類電子商務交易保持較快增長,1至6月實現交易額9533億元,同比增長30.9%,佔網上零售額比重進一步提高。“過去,我國服務業的互聯網滲透率非常低,這是我國服務類電商發展的機遇。互聯網這個典型的數字化平台,如今和餐飲、酒店、旅游、電影、零售等生活服務業深度融合,有了巨大增長空間。”美團首席執行官王興說。以外賣為例,我國外賣業務規模已領先全球,而且還在持續增長。

  新技術層出不窮。刷臉支付、虛擬試衣、無人便利店……今年以來又有不少新興互聯網應用在刷新消費者認知。荊林波說:“電子商務技術已經從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向虛擬現實、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進一步拓展,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目前,出現很多細分技術市場,企業為爭奪這些技術領域的投入也在不斷加大。”

  挖掘新空間

  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

  “感冒發燒不願出門,半夜時分叫了‘閃購’,不到半小時藥就送來了。”北京市海澱區清河街道居民孫強宇說,“現在不僅吃飯不用去飯店,可以在家點外賣,連周邊的超市、便利店、水果店、藥店、花店都能配送上門,在線上購買線下的商品和服務非常便利。”

  “電子商務成為中國人的新生活方式。日常生活、工作交往、對外聯絡等,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荊林波說。

  今年以來,電子商務發展還呈現出一些新趨勢:

  ——無界化。以盒馬鮮生為代表的“新零售”項目在越來越多的城市落地。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推動下,在日益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支撐下,超市、專業店等傳統零售業態與電商平台深度融合,新興業態和傳統業態無界融合成為消費市場供給的重要途徑。

  “消費渠道無界融合將是行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既包括線上線下融合,也包括跨行業融合。企業在渠道選擇方面應關注線上互聯網和線下實體店融合的方向,整合兩個渠道,從而在未來的消費趨勢中把握機會。”趙萍說。

  ——社交化。今年,創辦僅3年的拼多多上市備受關注,也讓“社交電商”成為電子商務領域的熱詞。淘寶、京東、美團等平台紛紛推出拼購、拼團,不願錯過社交電商發展的紅利。

  趙萍認為,電商社交化是一個大趨勢。所有電商都離不開社交,一方面通過社交渠道為電商增加流量。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平台能夠提升電商促銷效果。社交化還可以使電商與顧客之間形成良好的黏性,通過實時互動,商家能更好地掌握消費者數據、了解消費者意願,提供更精准的商品和服務,使營銷更有的放矢。

  ——下沉化。《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7—2018)》顯示,今年上半年,農村地區網上銷售規模超過6000億元,同比增長34.4%,比同期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速高4.3個百分點。

  荊林波說:“電子商務正從大中城市、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乃至農村地區擴張。中國城鎮化還有很大空間,在電商領域,廣大農村也仍有巨大空間,不僅要把農產品賣到城市,還要讓消費品順利下鄉。”

  打造新環境

  《電子商務法》明年施行,電子商務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

  上海市靜安區某外企員工楊陽最近嘗試通過代購買了某澳洲品牌護膚品,卻遇到不小的麻煩。“第一次收到的商品品質跟我從澳洲帶回的一樣,再次購買發現質量變差了,要求商家退貨,代購以包裝不完好、無法証明品質差異等理由拒絕,我也隻好自認倒霉。真希望《電子商務法》趕緊落地,規范海淘代購。”

  當前,網絡交易領域還存在一些亂象。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新聞發言人於軍介紹,前三季度,共查處網絡交易違法案件1.7萬件,同比增長39.2%。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安全問題,比如網約順風車、網絡訂餐等存在安全風險﹔質量問題,比如一些購物平台放縱假冒偽劣產品上架﹔壟斷問題,比如一些互聯網平台掌握了大量用戶數據,行業壟斷風險逐步顯現﹔價格問題,比如虛假宣傳、先提價再打折的欺詐行為時有發生﹔侵犯個人隱私問題,一些平台在客戶不知情狀況下採集客戶信息,濫用甚至泄露信息。

  “為解決網絡交易存在的諸多問題,今年8月,《電子商務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將於明年1月1日起施行,我國電子商務從此站上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新起點。”荊林波說。

  《電子商務法》是我國電商領域首部綜合性法律,其出台對電子商務經營者特別是平台經營者在產品質量安全、消費者權益和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責任予以明確,嚴懲各種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違法行為。同時,也填補了一些法律空白,比如把微商、代購納入監管。這都將給消費者營造更好的網絡消費環境。

  “目前,《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還需要進一步的司法解釋。”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教授、電子商務與網絡犯罪研究中心主任王文華認為,“《電子商務法》一些規定多是原則性、概括性、指導性的,比較抽象。必要的處置措施將來在實施細則中還需要明晰。”

  杭州國家電商產品質量監測處置中心主任陳兆波說,現在一鍵支付有了,一鍵購買也有了,以后還要有一鍵維權。《電子商務法》的落實,需要消費者參與。消費者不反映問題,就相當於受害人不起訴,監管者難以掌握情況,電商質量責任不可能落實。因此必須讓監管者與消費者同時處於“在線”狀態,用互聯網思維,加上法治意識,來維護消費者權益。

  延伸閱讀

  老字號也要網上賣

  “大概是10年前,大家才開始普遍使用智能手機,真想不到10年間,衣食住行可以全靠手機搞定。”四川成都市錦江區居民張宇介紹了自己消費方式的變化:

  過去買衣服,商場裡就那麼幾個牌子,現在網購不僅有國際大牌,還有小眾品牌,選擇更多了﹔8年前看世界杯吃夜宵,朋友們還得找個環境適合的酒吧,今年看世界杯,直接叫外賣到家裡,啤酒小龍蝦勝過山珍海味﹔出游旅行也變得更方便,不用問路,直接打開電子地圖,不怕酒店客滿,還能預訂當地特色民宿,也不擔心丟錢包,到處都可以手機支付。

  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移動電子商務從無到有,不僅改變了“80后”張宇的消費方式,也改變了他的賺錢方式。

  “父親1988年就在成都開了一家烤鴨店,我開始接手生意的時候發現顧客群體嚴重斷層,50歲以上的老顧客是餐廳主力,年輕食客青黃不接,餐廳活力不足。”張宇說,“2012年左右,我發現玩手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很多人選餐廳都先查大眾點評,我就想著自己家的餐廳也得上網。”

  張宇先上線團購,再開通外賣,逐漸吸引了更多年輕消費者。今年7月,他的張烤鴨青石橋店入選2018大眾點評必吃榜,次月餐廳客流量創下30年來新高。

  “這些年,無論是作為消費者還是經營者,我都切實感受到‘互聯網+’給商業帶來的巨大改變。”張宇說,“其實,不只是商業在改變,整個生活都因互聯網而不同,我的父母也開始發微信、刷朋友圈,大多數人每天都離不開手機,電子商務已經是一種新生活方式。”

  制圖:蔡華偉

(責編:王小艷、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