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首頁滾動

重拳治理自媒體“黑公關”

2018年11月05日09:02 | 來源:法制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重拳治理自媒體“黑公關”

新聞:每年維護上百家自媒體,單價從每年5萬元到數10萬元不等,“不交錢,就可能被黑。”一家汽車行業公司負責人吐槽。近年來,自媒體“黑公關”讓一些企業聞之色變。記者調查發現,一些自媒體靠“黑公關”獲取高額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數千萬元“保護費”。

點評:自媒體靠“黑公關”收取“保護費”、獲取高額利益的行為,情節嚴重的,可能已涉嫌刑法規定的強迫交易罪或者敲詐勒索罪的構成要件,因此有必要納入刑法治理范疇。

自媒體“黑公關”違法成本低、收益大,而且交易隱蔽,取証難度大。新媒體信息傳播快、范圍廣,被黑企業即便想舉報或向法院提起訴訟,往往時間不允許,損失難以挽回,短期內隻能交錢了事,這也助長了自媒體“黑公關”的囂張氣焰。這種隱性涉惡違法行為,不僅加大企業經營成本,更為惡劣是其嚴重破壞市場經濟秩序,對此要加大打擊力度,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責。

與此同時,企業自身應加強內部管理,合法經營。對自媒體顛倒黑白、捏造事實影響企業經營、造成重大損失的,要及時做好取証工作,主動向監管部門、公安機關舉報線索。司法機關要加強對此類涉嫌違法犯罪行為的研究,形成犯罪証據標准引導偵查工作,通過典型案件的查處,有力震懾自媒體“黑公關”的擴張,鏟除經濟生活中的“毒瘤”。

“排隊懷孕”凸顯缺乏人性化管理

新聞:“二孩”政策放開后,因女職工扎堆生育,有單位為了避免工作的正常運轉受到影響,想出了一招——“排隊懷孕”。結果,一名女教師因“插隊”懷孕被單位辭退,引發勞動糾紛,雙方最終對簿公堂。

點評:“排隊懷孕”,將女職工懷孕生育當作機械化生產來對待,有悖人性!

女職工生育“二孩”,對其家庭而言無疑是大事,放在國家和社會層面,也是大勢所趨,全社會都應該為“二孩”政策的順利實施提供便利。規定時間懷孕,會增加育齡婦女的心理壓力,不利於科學備孕,同時對單位工作也會帶來負面影響。試想,一個單位的育齡女職工還需要思考什麼時間輪到自己懷孕、某某人應該什麼時候懷孕、甚至於懷孕指標還可以轉讓交易等,是一種多麼違背常理而怪異的情形!

女職工懷孕就應順其自然,即便出現扎堆生育影響正常工作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同業之間的相互協作,爭取主管部門的政策支持等措施來化解,“辦法總比問題多”。“排隊懷孕”的招數缺乏主動作為意識,意圖通過簡單的硬性規定解決矛盾,反而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對待女職工扎堆生“二孩”現象,應該以更加人性化的思維,制定出合理的解決辦法,爭取女職工的理解與支持。

教輔APP豈能變相淪為賺錢工具

新聞:號稱可免費下載與使用,查門考試成績卻要求家長付費﹔原本是輔助教學的工具,使用情況卻成教師評職稱硬杠杠……隨著在線教育的蓬勃發展,各類教育輔導APP紛紛走入中小學校園。然而,部分教輔APP在資質、收費和選訂等方面缺乏監管,變味的應用體驗引發爭議。

點評:中小學教育更多的應該是師生之間的講授互動,教學相長,教輔APP只是輔助教學工具,不應過多地出現在中小學教育中,更不能成為商業化工具侵蝕純潔校園建設。

教輔APP的開發應由教育部門主導。中小學教育中哪些課程、哪些章節、哪些知識點,可以或有必要引入APP輔助教學,教育專家和老師、學生最有發言權。教育部門可以廣泛征集意見,篩選立項,通過購買服務,引入競爭,重點開發,保証教輔APP的質量。

教輔APP的使用應秉承自願原則。學生的學習稟賦存在差異,興趣愛好、自制能力各有不同,學校和老師不應強制家長和學生使用教輔APP,老師不要通過教輔APP集中布置作業、組織測驗,變相強推。教輔APP的使用收費不要以營利為目的,開發成本可以申請財政專項資金,惠及學生。

家長不要輕信使用不良教輔APP。望子成龍的心理,容易使得部分家長輕信宣傳受蠱惑,不慎購買不良教輔APP給子女使用,“引狼入室”。確有需要的,家長可以多與老師溝通,購買正版教輔APP。

防止營養餐營養“外溢”要抓關鍵

新聞:食材發霉腐爛、雞丁炒西葫蘆變“素面”……實施已7年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目前已覆蓋全國29個省1631個縣,受益學生人數達3700萬。但個別學校營養餐餐品質量不合格等問題,仍在威脅著孩子們的健康安全。

點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總體實施情況較好。個別學校存在營養餐質量問題,需要找准症結,對症下藥﹔要抓住計劃執行過程中的關鍵環節,防范營養餐成為不法分子的“盤中餐”,讓孩子們吃得放心,讓老師、家長安心。

一是資金保障環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財政資金保障不力的要追責﹔保障確有難度的,政府部門不能將壓力推給學校,要通過引入慈善機構、組織社會力量來彌補缺口,保証計劃執行。

二是食材購銷環節。作為採購方,教育主管部門或是學校,要透明操作,擇優選購﹔對供貨方要實行招標准入,建立黑名單制度。

三是加工制作環節。學校內部要分工明確,校長作為第一責任人負總責,管理人員、廚師等各司其職。通過網絡監控系統或者手機微信群等,收集每餐菜品及制作情況信息,加強監督。

相關部門要明確各環節責任主體,出現問題針對問題學校問題人重點查處,及時追責,迅速解決問題,舉一反三,形成制度,保障學生營養餐計劃執行不走樣,營養不“外溢”。

(梁彥 作者系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檢察官)

(責編:龔霏菲、王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