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創作不能“靠天吃飯”(面對面)
——訪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

今年夏天,一部以塞罕壩精神為主題的現實題材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在央視播出,不僅創下了2.8的實時最高收視率,在網絡平台累計播放量達5億,還獲得廣泛贊譽,成為熒屏上的一股清流。
北京市近年還推出了不少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俱佳的電視劇作品,僅今年以來,就有《初心》《沙海老兵》等登陸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檔,《歸去來》《和平飯店》《面具》等收視情況表現突出。
在流行文化成為市場消費主流的今天,影視創作如何更好地表現現實生活、弘揚主旋律?海量的影視劇生產中,政策和管理如何才能更好地孵化精品?本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爍。
記者:今年暑假期間,電視劇《最美的青春》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收視成績。作為這部劇的“誕生地”,北京市給予了哪些幫扶和鼓勵?
楊爍:央視熱播的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是北京市委宣傳部和北京新聞出版廣電局共同主抓的重點項目。最初關注到這個劇,還是從我們2016年的“秋交會”上發現了這樣一個有關塞罕壩題材的故事。我們將這部劇納入了重點項目種子庫,對該劇的創作和拍攝給予了持續的關注,並把這個劇推薦進入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的評選,使其從劇本階段就獲得了資金扶持。
北京影視出版創作基金是我們整合了圖書、影視劇創作支持政策和資金,在2016年設立的。基金堅持“扶優、扶強、扶原創”,運行近3年,基金扶持覆蓋劇本創作、拍攝制作、宣傳發行、播出及獎勵等全鏈條,實現了出作品、出效益、出人才的目標,共扶持《平凡的世界》《北平無戰事》《三八線》等65部電視劇,總額近2億元。
我們還對重點劇目實行“一劇一策”管理,根據項目進展組織劇本研討、拍攝指導、政策資金扶持、綠色通道報審、播出宣傳推廣等,提供精准服務。《最美的青春》在創作生產過程中也享受了這些扶優政策。
記者:北京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影視重鎮,在孵化精品影視劇、培育重點影視企業方面有哪些經驗?
楊爍:目前全國大多數影視創作的領軍企業和領軍人才都集中在北京,北京有影視制作機構8769家,全國電視劇制作機構有一半落戶在北京。作為行業管理部門,我們的體會是:抓精品創作,不能抱著僥幸心態從海量劇集產量中“海底撈”,也不能僅憑坐擁人才資源優勢便“靠天吃飯”,要切實發揮好“引一把、領一把、扶一把”的作用。“引”,就是在電視劇內容管理上,旗幟鮮明堅守正確創作方向﹔“領”,就是在電視劇行業管理上,創新創造領風向之先﹔“扶”,就是在服務電視劇制作機構上,千方百計指導扶持。
首先是加強題材策劃和項目規劃,從藝術指導、規劃立項、后期獎勵、宣傳推廣等方面,對主旋律作品實施全過程管理,突出做好電視劇優質項目儲備。其次是創新手段搭建平台,建設良好營文營商環境。一方面共建播出平台,我們與中央電視台建立長效機制,優秀劇目從劇本創作之初就與播出平台進行對接﹔另一方面努力管好自有平台,北京電視台一直堅持“重視收視率,但不唯收視率﹔重視市場份額,但更重視節目品質”,為現實題材電視劇搭建起優質展播平台。此外,搭建展示交易平台。創辦於2007年的北京電視節目交易會已成為行業公認的最為高效、最富活力、最有影響的電視劇交易平台。
記者:北京未來在發展影視產業方面有哪些規劃和打算?
楊爍:當前,北京影視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與北京市每年創作生產的影視作品規模相比,代表北京形象、符合首都標准的影視精品數量不多,創作成果與北京全國文化中心的地位還不匹配。針對這些問題,下一步我們將完善引導服務,優化創作環境,調整政府職能定位,扮好政策支持與環境營造兩大角色,構建起原創精品培育孵化機制。除了建立“引一把、領一把、扶一把”的長效機制外,還將開展“三會三課”,首先召開定期政策、業務、實踐等“三課”培訓。政策課面向影視企業、影視人才,重點宣講政策、規劃,讓業內人士掌握政策、熟悉政策、用好政策﹔業務課重點培養專業人才,既抓高端,舉辦導演、編劇培訓班,又抓基礎,提升專業素養﹔實踐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推動創作人員貼近現實、深入基層、扎根群眾,形成“頂天立地”的影視創作格局。其次是舉辦規劃、交易、聯誼等“三會”。規劃會,著力引領創作導向﹔交易會,突出優秀影視展示交易,以市場調動影視創作的積極性﹔聯誼會,重在建立溝通機制,促進各類優秀人才相互交流學習,取長補短,及時掌握影視精品創作的所需所求、共同提高。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