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高校專利轉化 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

編者按:成立不到4年時間的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在智慧工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領域培育出40余個技術和市場潛力突出的科技創新企業,多個項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產業化,部分企業已成為細分行業龍頭。科技成果轉化和繼續創新的源泉,正是HRG最早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使用許可的機器人領域核心專利。
如果不是真正走進哈工大機器人集團(下稱HRG)的產品展廳,怎麼能想得到,以前出現在科幻電影、電視比賽中的機器人,在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日常生活甚至防災救災領域中已經應用得如此廣泛:身材巨大的無人機是噴洒農藥的機器人,線路復雜、亂中有序的是智能工廠,全身火紅、腳踩履帶的是消防機器人,還有科教機器人、調酒機器人等等。這些機器人產品都是HRG將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機器人領域的相關專利進行轉化和再創新而來。
成立不到4年時間的HRG在智慧工廠、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領域培育出40余個技術和市場潛力突出的科技創新企業,多個項目在短時間內實現了產業化,部分企業已成為細分行業龍頭。“我們依托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機器人領域的科研成果,聚焦機器人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運營,企業在短時間內得到飛速發展。”HRG副總裁、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李建英表示。
核心成果驚艷展會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各大展會上,HRG的機器人總能吸引媒體和觀眾的目光。這些大小不一、外形各異、功能也各有千秋的終端產品的操作能夠精准完成,離不開一個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減速器。
“工業機器人需要極高的定位精度,而減速器的應用就是用來保障工業機器人的動作‘精益求精’。”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上,HRG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減速器長期以來依賴國外進口。為打破行業壟斷、塑造精密減速器的民族品牌,HRG攻堅克難,研發出國內首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精密擺線針輪減速器,並於2017年3月實現投產。
“在機器人產業領域,核心零部件既是研發重點,也代表了機器人行業的技術水准。”上述負責人介紹,在此屆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由HRG自主研發並取得關鍵技術突破的減速器、驅控一體化關節等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集中亮相,以驅控一體化關節為例,該產品共提交專利申請6件,其中發明專利5件,已獲授權2件,主要涉及驅控一體化關節機械、機構、控制系統和算法等,該類產品可用於協作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行業,也可用於AGV、精密醫療設備、高檔數控設備、自動化設備等行業。
從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到工業、農業機器人再到服務型機器人,HRG已經形成20余類、100余種產品,提交專利申請近1000件,其中近500件已經獲得授權。2017年,HRG被黑龍江省知識產權局評為該省專利優勢企業。
專利轉化提升產業
HRG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繼續創新的源泉,是在HRG辦公區一面近10米長的專利牆上,整齊地排列著的300余件專利的信息,這些專利是HRG最早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獲得使用許可的機器人領域核心專利。
“企業與高校合作創新過程中的資源優化配置效率不高。過去推動我國創新發展的主體是以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為主力軍的‘國家隊’,創新內容一般距離市場較遠,科研成果輸出轉化機制與渠道不夠通暢,企業很難將創新成果高效地轉化為實際生產力。”HRG總裁王猛在第20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論壇上表示,正因如此,由政府出資、高校提供技術支持,組建了HRG。
“哈爾濱工業大學被業界譽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黃埔軍校。早在上世紀80年代,蔡鶴皋院士就研制成功我國第一台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李建英介紹,2014年12月,哈爾濱工業大學以機器人領域的300余件核心專利入股,與黑龍江省政府、哈爾濱市政府聯合創建了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旨在將機器人創新成果產品化、產業化。
“集團很大一部分員工都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的老師、學生,他們在集團的創新體系下進行科技成果轉化。我們集團對他們進行專業化的服務和指導。”李建英介紹,HRG為創業團隊提供包括專利管理在內的技術支持、營銷策劃、生產配套、綜合管理、項目投融資等服務。“某一項目的技術和產品成型后,集團會幫助他們成立產業公司進行市場運營,升級為集團業務的一大版塊。”李建英說,“我們將基礎性研究放在學校裡做,而集團專注於離市場最近的那些項目,我們稱之為打通到市場的‘最后一公裡’。”近4年來,HRG重點孵化了HRG華萃、HRG哈工海渡、HRG哈工藥機、HRG嘉利通科技等一大批具有產業協同效應的公司。
“對集團來說,專利不僅僅是技術的一個載體,它像是葉子的脈絡,支撐著公司的發展,也在為前端的創業項目、產業公司不斷輸送著養料。”李建英表示,目前,集團仍然在進行專利資源積累的階段。未來,集團將在機器人和智能裝備領域抓專利布局,構建能夠凸顯和保護集團核心競爭力的專利體系。
“未來,HRG將繼續以全球化為發展視角,加強HRG創新體系建設,通過HRG創新創業產業聯動發展的生態圈,在機器人和智能裝備領域內,推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助力國家整體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王猛表示。(楊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