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IP” 新添文化旅游應用場景

王陽明留詩處標識牌實景圖。 本報通訊員 趙鬆 攝
王曉昕教授在“跟著名人游南明之王陽明篇”文旅產品發布會現場。 王雨水 攝
本報記者 鄭文豐
在陽明先生悟道、傳道的貴陽,作為熱門“文化IP”的“王陽明”正發展出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場景”:舞台上有原創話劇《此心光明》,綜合體有中國陽明文化園,影視劇的《王陽明》已完成劇本創作……近日,在南明區發布的“跟著名人游南明之王陽明篇”,則為“王陽明”這一IP新添了“文化旅游應用場景”。
緣起王陽明的“五大游線”
貴陽最早的學校順元路儒學、貴州最早的官辦軍事學校貴州武備學堂、全國第一所中等師范學校貴陽公立師范學堂……這些帶著“最”字的學校,都位於南明。南明也因此成為近代西南地區教育中心之一,人文歷史資源豐富。
貴州省管專家、貴州省陽明學學會會長王曉昕特別提及一個地址——貴陽市南明區中華南路23號。五百多年前,這裡也是一所學校——貴州文明書院。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在龍場悟道剛一年的王陽明應貴州提學副使席書之請,主講文明書院。《陽明先生年譜》載:“是年先生始論知行合一。”“陽明先生主講文明書院時,書院有貢生二百多人。先生在此培育了很多貴州弟子,開創了貴州一代學風,故史有‘悟道於龍場,傳道於貴陽’之說。”王曉昕教授說,南明也是陽明心學最早的傳播地之一。執教之暇,陽明先生游覽了貴陽城內外的南庵、南霽雲祠、來仙洞、太子橋等地一些名勝古跡,並留下九首詩詞。
“跟著名人游南明之王陽明篇”文旅產品,結合旅游標識創意設計進行“文化復魅”。在王陽明留下詩詞的現翠微園、仙人洞、太子橋、達德書院等五個地方,設置色彩典雅、字斟句酌的“王陽明留詩處”文創標識牌,讓更多游客和市民直觀感受並“讀懂”王陽明與南明區的故事,同時也增添了南明區的人文底蘊厚重感、城市環境藝術感。
以“王陽明留詩處”為緣起,南明區重新梳理、整合區域內的文化旅游資源,全新推出五大游線。南明區副區長楊琦說,這五大游線分別是:“細說”王陽明、李端棻、楊文驄、謝孝思、王若飛、曹維城、王伯群等南明區歷史文化名人的“名人游線”﹔“細說”仙人聖境、甲秀靈境、翠微幽境、達德學境、阿哈秘境、永樂桃境、黔明禪境、青雲樂境等南明區“新八境”的“名景游線”﹔“細說”順元路儒學、文明書院、經世學堂、貴州武備學堂、貴陽公立師范學堂、達德書院、通省公立中學堂等南明區教育發祥地足跡的“名校游線”﹔“細說”白沙巷宋文成烤肉、李蘭英胖姨媽湖南面、施記蛋包飯、皂角樹燙菜館等南明區10年至30年老字號美食餐館的“名吃游線”﹔“細說”花果園、恆豐貴陽中心等代言著南明區都市休閑新地標的“網紅游線”。
“跟著名人游南明之王陽明篇”文旅產品還特別重視產業鏈條的構建,設計制作了部分主題文創商品。記者看到,圍繞王陽明形象及其思想設計的團扇、書簽、鎮紙等文創產品,構思巧妙,贊譽頗多。“這種具備旅游伴手禮功能的特色商品,也有助於喚起游客對南明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感。我們還將繼續以塑造南明區獨一無二的文創IP為目標,推出更多兼備實用與紀念價值的‘南明風物’文創商品。”楊琦說。
政企學協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
“貴州貴陽的陽明學研究傳播的總趨勢是:走出書齋、走向大眾。”王曉昕教授回顧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后興起了三次大規模的“陽明熱潮”,這三次熱潮都和三個大文化熱相關聯,即上世紀八十年代興起的“文化熱”,九十年代的“中國傳統文化研究熱”,以及新世紀以來的“國學熱”。
“前兩次熱潮中,主要參與者是學院派的精英知識分子。”王曉昕說,“熱潮”中,貴陽的學者表現頗為“搶眼”:黔籍學者深探大儒王陽明於龍場悟道、於貴陽立“知行合一”學說這一獨特文化資源優勢,研究陽明文化﹔我市連續幾次舉辦了大型國際王陽明文化節,擢升貴陽陽明文化研究的影響力和知名度。國內權威專家公認:對王陽明的研究成就,已使貴州成為全國研究陽明文化兩大重鎮之一。
“我們本土陽明學的研究成果已極為豐富。如何把握第三次國學熱、以及‘王陽明IP熱’的疊加熱度,做好陽明文章、講好陽明故事,需要政府、企業、學界一起努力。”王曉昕說。
在貴陽市旅游產業發展委員會副主任涂波看來,“跟著名人游南明之王陽明篇”文旅產品是政企學協力打造文旅融合新品牌的一次有益嘗試,豐富並創新了我市旅游宣傳推薦的形式與載體。她說,該文旅產品從三個方面為南明文化旅游的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一是為旅游產品注入“文化”吸引力。南明的鴻儒賢達燦若星河,打造“跟著名人游南明”活動,設計推出名人主題游線,內容豐富,韻味深厚。同時,結合當下時尚傳播文化熱點,設計推出網紅游線,體現出別有新意的文化元素,使旅游產品的文化內涵更加多元化,能大大提升貴陽、南明作為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
二是為歷史文化插上“旅游”的翅膀。南明轄區內有達德書院、經世學堂及貴陽最早的學校順元路儒學等書院名校10余座,有漢湘街、翠微巷、白沙巷等古街老巷。結合這些歷史文化資源,打造探尋貴陽文化傳承和城市精神起源的旅游產品,設計推出名校游線、名吃游線、名景游線等旅游產品,使歷史文化資源通過旅游活動,產生經濟效益,得到更好保護﹔
三是引導系列旅游產品更接地氣。在打造文化旅游活動的同時,能引導本地旅游商品企業設計研發更具地域文化特色,符合市場需求的旅游文創產品,使游客能購買到更具文化內涵的旅游商品,有助於提升貴陽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傳頌度和知名度。(鄭文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