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水印技術立功 院線盜版率直降九成

來源:北京青年報
本報訊“比起十年前,現在電影上映期間的盜版率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五屆中國·北京數字電影論壇上,泛娛樂大數據平台藝恩的合伙人高文韜如此表示。
高文韜認為,院線盜版行為這幾年直線下降有幾個原因:首先是渠道拓寬了,現在9000多家影院、5萬塊銀幕,身邊一公裡范圍內基本都有電影院﹔其次,觀眾版權意識的增強,大家更願意花三四十塊錢去影院有更好的觀影體驗﹔再者是看電影成了社交的方式。“人們不會浪費一個小時兩個小時去網上找各種資源,而且網上資源已經被消滅掉了,非常難找到。所以比起十年前,現在電影上映期間的盜版率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也正因此,視頻網站會員收入在迅速增長,正版內容消費付費意識已經形成。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副所長龔波認為,院線盜版率的下降,和數字水印技術的使用有關。所謂數字水印,就是在電影放映過程中,在不影響畫質,也不影響音質,觀眾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嵌入的一些與內容相關或者不相關的信息,“我們統稱為法政標記,所有在影院放映的電影必須強制疊加水印,這個標記隻要打上,就相當於服務器投影機隨身攜帶了一個數字身份証,一旦發生了盜版,尋著數字標記就可以准確地定位服務器定位影廳,同時對盜版時間進行定位,這是非常有效的技術鏈條。現在盜版追蹤時間已經從以前的幾天縮短到幾個小時,經常可以做到一個小時之內。”
據介紹,依靠數字電影水印技術,檢出的第一個盜版電影是2012年的《畫皮2》,至今,已經檢測出涉嫌盜版的影廳大概有500多個,被盜版的院線正式上映影片已經達到300多部,除了《畫皮2》,還有《戰狼2》《芳華》《速度與激情》《西虹市首富》等熱門大片。
盜版雖然減少,並不意味著已經根除。龔波介紹,電影技術在變,盜版樣本也在發生變化,現在片源有很大變化:以前在一個檔期內可能隻冒出一個盜版源,封住一個源基本就封住了,現在盜版種數被打擊得很厲害,但對於一些重點影片出現單個影片盜版源多發,比如今年春節檔一共對6部賀歲片進行重點監控,一共檢出18個源,其中一個片子檢出4個源,都是不同的,有清晰的也有不清晰的。此外,雖然整體數量在下降、盜版的人數也在下降,但留在非法行業內的人的專業化和職業化卻越來越高,首映場、點影場、路演場成了盜版的重災區。針對這些變化,工作人員需要提前鎖定提前介入,進入映前監測,並建立快捷報告機制,為版權方提供寶貴的法律維權時間。(記者 肖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