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衍生品開發任重道遠

做工精致的動漫人物手辦、印有動漫形象的生活用品……日前在京舉行的第七屆“動漫北京”展覽上,來自中外700余家的動漫、游戲機構帶來了上萬種動漫衍生品,深受觀眾喜愛。據了解,動漫衍生品共計拉動現場文化消費逾5000萬元﹔同場進行的版權推介會上,動漫產業界人士也達成合作意向逾1500萬元。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扶持,我國動漫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國產動漫在內容創意、制作質量、市場環境以及生產規模上都有很大改觀,誕生了如《風語咒》《小門神》《大聖歸來》《魁拔》等諸多口碑佳作。值得一提的是,我國動漫衍生品市場也正在快速發展。觀研天下發布的《2018年至2024年中國動漫衍生品行業市場運營現狀調查與投資發展趨勢研究報告》顯示,過去5年,我國動漫衍生品市場產值正在以年均增速超過20%的速度發展﹔2017年,動漫衍生品市場數值已突破450億元,約為播映市場的1.5倍。但是,在歐美、日本等動漫產業鏈已十分成熟的國家和地區,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往往達到播映市場的8倍至10倍,我國市場與之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衍生開發存在諸多問題
在動漫產業鏈中,動漫衍生品市場規模較大,同時擁有巨大潛力。然而,目前,我國動漫衍生品產業利潤的主要來源是產品加工,產業效益排名前5位的均為海外動漫品牌,市場上主流動漫形象及其衍生品中超過80%都來自於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國產動漫衍生品在種類和數量上競爭力有待提高,相關市場的開發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在此次“動漫北京”設置的影漫游版權與衍生品市場發展論壇上,北京重磅動漫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著名漫畫家權迎升表示,近年來,我國在動漫產量規模上已成為產出大國,但是仍然缺乏知名度高、有影響力的原創動漫精品。我國擁有底蘊深厚的傳統文化資源,但這些優秀文化題材都尚未在國產漫畫創作中獲得充分挖掘,反倒《花木蘭》《龍珠》《功夫熊貓》《中華小當家》等由海外團隊制作的作品率先被搬上大熒幕。原創力不足同樣反映在動漫衍生品的研發上,國產動漫衍生品大多仍處於低水平模仿階段,形象呆板、缺乏特色、低幼化、粗制濫造居多。
“當下國內比創作一部好作品更難得的是建立一條完整的動漫產業鏈。”有妖氣副總裁謝正瑛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動漫產業鏈多採取“原創漫畫-動畫化-衍生品”模式,但是,目前,我國動漫產業仍處於終端銷售的原始市場階段,缺乏動漫品牌的營銷、推廣與服務,動漫衍生品研發能力也不強,難以形成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導致產業鏈斷檔,以致很難在市場上同海外動漫品牌抗衡。
北京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律師沈佩國告訴記者,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也應是動漫衍生品產業發展的關注重點。動漫產品的主要盈利途徑是衍生品授權開發,國內卻多有未經正版授權私自復制生產動漫衍生品的現象,極大影響了動漫原創公司利益。動漫公司應加強對原創作品的知識產權維護,樹立版權保護意識,在作品推出時即做好著作權登記工作,並在遭遇侵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多措並舉助力市場發展
“中國與日本等動漫產業發達國家和地區有很大的差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沒有充分開發傳統文化資源。”沈佩國曾與成功推出過Hello Kitty、Little Twin Stars等經典動漫形象的日本Sanrio(三麗鷗公司)深度接觸過。他告訴記者,日本動漫創作始終秉持“越是民族的文化藝術,就越具有生命力和世界性”,日本漫畫家很擅於將佛趣禪理、飲食文化、生活倫理等典型民族文化元素融入進動漫形象設計和內容創作中。我國要想在多元發展的全球動漫界立足,首先需要深入挖掘傳統民族文化,將其與新興文化進行融合再創造,進而才能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不與時代脫軌的動漫作品及其衍生品。
在此次“動漫北京”展會現場,有妖氣攜旗下《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雛蜂》等經典作品亮相展台,在把握平台內容優勢的同時,有妖氣對於頭部作品的衍生開發也在不斷推進中,不僅與永輝生活、七度空間、三隻鬆鼠等品牌跨次元合作,更攜手共享雨傘APP“摩傘”首涉共享生態。在謝正瑛看來,國產動漫衍生品行業應當樹立強烈的品牌意識,通過品牌戰略打造動漫品牌形象,以吸引更多投資,整合多方優勢資源,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力,進而才能加速動漫衍生品市場的拓展與繁榮。
會展期間,北京動漫游戲產業協會同日本映像產業振興機構共同簽署了《文化內容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今后雙方將致力於深化中日動漫游戲行業合作,在資源共享、聯合制作等方面建立合作機制,搭建暢通的合作渠道。此外,由北京動漫游戲產業協會牽頭運營的“動漫衍生品設計制造專業化服務平台”也正式面向全社會開放,將提供動漫衍生品作品版權資源、衍生產品設計制造服務,通過精准營銷、眾籌、版權管理等增值服務,凝聚行業資源,進一步形成產業集群效應,推動動漫衍生產品開發生產。(本報記者 李楊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