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海口7月3日電(記者 龔霏菲)說起地理標志商標,許多人似乎有些陌生,但是說起“海南文昌雞”、“三亞芒果”、“火山荔枝”這些品牌幾乎人盡皆知,這些品牌正是依靠地理標志商標及地區特有產品所建立的。記者獲悉,截止到今年6月14號,海南全省共申請注冊地理標志商標42個。海南地理標志資源非常豐富,注冊地理標志商標培育知名品牌撬動了海南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帶動當地農民脫貧致富。
地域優勢增強農產品的核心競爭力
橋頭地瓜
2009年海南省澄邁縣實施商標戰略和商標富農工程以來,抓住富硒的獨特自然條件,將富硒食品作為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的特色農業來發展。其中橋頭地瓜作為澄邁縣政府重點扶持的品牌,隨著知名度的提升,種植面積大幅增長,地瓜每斤售價逐年上升,最高能達到26元/斤,每畝產值逾萬元。至2017年,澄邁縣橋頭地瓜種植面積達2.7萬多畝,總產值逾3.3億元,帶動橋頭鎮超過3000戶農戶種植從而帶動了地方農民脫貧致富。
澄邁福橙
此外,為提高品牌辨識度,澄邁首先請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福橙營養價值,明確了福橙富含硒元素,打出富含硒元素的營養價值招牌。澄邁福橙在市場上大受消費者喜愛,由最初的每斤1元,到如今每斤平均售價最高13元,是過去的13倍,有的超市和專賣店每斤售價更是高達20元,從事種植的農民發展到100多戶,是過去的近4倍,農民年均收入達到13.5萬元,是過去的3.5倍。
打造區域特色品牌 地標助力農民增收
“長坡米爛洛基粽,王五狗肉香透胸”這是儋州民間人們耳熟能詳描述儋州美食的詩句。儋州粽子地理標志產品具有深厚的人文內涵,端午節儋州有家家戶戶包粽子祭祖的傳統習俗。2017年“儋州粽子”獲得地理標志証明商標注冊,儋州市具備常年生產能力的粽子生產企業由2009年的31家迅速發展到現在的102家,研發了玫瑰粽子等19個新品種,暢銷全國各地。
儋州粽子
儋州廣和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田傳明稱:“粽子的選料非常有講究,選取的是本地溫泉黑豬肉、跑海鴨蛋蛋黃、本地火山岩優質糯米和儋州農家花豬肉等,並經過嚴格的配比,口味純正,味道濃郁,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更符合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標准。”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2016年端午節至2017年端午節期間,儋州粽子產銷3036萬個,銷售額達3.6億元,實現了一年產銷粽子3000萬個的目標。田傳明稱:“2018年端午節前后,部分包粽工人月入萬元,算是實現‘一人包粽,全家脫貧’。”
在海南省知識產權五指山論壇上,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標局局長謝廷光指出,海南省地理標志資源豐富,獨特的熱帶地標產業值得挖掘、開發和保護。但由於知識產權意識相對薄弱,農產品種類雖多,但品牌質量不高。謝廷光稱,未來還應進一步深入挖掘海南地理標志資源,做強相關產業,並充分發揮地理標志的引領作用,助力精准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