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科學院院士 著名礦壓理論專家宋振騏--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 著名礦壓理論專家宋振騏

2017年05月19日10:14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手機看新聞

獻身礦業創新 傾力保護運用

“知識經濟的核心就是創新驅動發展,而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就是知識產權。”耄耋之年的宋振騏院士精神矍鑠,談吐犀利。他曾經創立了以岩層運動為核心的“實用礦山壓力理論體系”,研制了礦井頂板事故預測預報方法和配套監測系統,為預防控制與岩層運動有關的各類重大事故做出了突出貢獻。如今已82歲高齡的他,還在為採礦技術創新和科技強國戰略鼓與呼。

在2017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現場,記者採訪了這位傾其一生為礦山“號脈”的“老中醫”。談到他為之奮斗終生的煤炭事業,宋振騏語重心長地說:“如今,煤炭安全高效開採技術所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已經顯現,但要真正實現產業升級換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迫切需要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和保護創新的重要作用,為煤炭安全生產和科技強國建設保駕護航。”

為民請命獻身科研

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作為化石能源的主體,我國煤炭儲量高居世界第3位。然而,在煤炭生產過程中,頂板、瓦斯、沖擊地壓、透水等重大事故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控制,嚴重影響我國煤炭安全生產。宋振騏是中國“實用礦山壓力與岩層控制”理論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在應用“實用礦山壓力理論”指導煤礦安全生產及機械化發展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而這一切成就,源於他為國為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953年,17歲的宋振騏懷著獻身“與千變萬化的地層作斗爭”的煤炭事業的想法,在高考志願書的三欄裡毫不猶豫地都填上了“採礦工程”。從此,他立下了為艱苦光榮的煤炭事業奮斗終生的志向。1957年8月,宋振騏走上人民教師的講台。在為師治學當中,他特別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始終堅持帶領學生深入煤礦生產第一線,特別是那些有一定危險和需要有創造性活動的地方,從事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努力開始了科研反哺教學的摸索和實踐。

“宋老師聽到哪兒有沒去過的煤礦,隨時上火車,再拿著他的中科院証件找列車長補票。實地測量數據結束后,又在回來的火車上整理數據,尋找規律。他的許多著作、論文都是在火車上完成的。”學生們回憶起跟隨宋振騏下井的歲月,無限感慨。每到井下遇到工作面壓力增大、頂板轟隆隆作響的危險時刻,工人都往外跑,隻有宋振騏一人往裡鑽。由此,宋振騏為中國人開創了新的煤炭開採理論,成為煤炭行業的第一位中科院院士。

激勵創新支撐發展

“現場是苦、是累,可苦點、累點怕什麼?苦,苦出本事來了﹔累,累出成果來了!”宋振騏經常這樣教育學生。他整理分析了數以百萬計的數據,硬是從現場找到了頂板運動和破碎的規律,並對相關技術細節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一套“面目一新、獨樹一幟”的礦山壓力理論誕生了。

多年來,他帶領科研團隊利用自己的理論成果和監測手段,對中國事故嚴重的局礦的近百個工作面進行頂板預測預報和控制實踐,取得了成功的控制效果。

在經歷了礦井下的生死考驗、學術界的激烈爭論、工程上的成功實踐和理論上的艱苦探索后,宋振騏的“實用礦山壓力理論體系”逐步形成並日趨完善,在國內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作為人民教師,宋振騏把自己的知識毫無保留地傳給更多的年輕人。如今年逾古稀的他,仍不忘教育大業。十余年來,他先后應邀到全國幾十所高校和省市干部及企業領導學習班上就“知識經濟與人才強國戰略”等作專題報告。

“政以才治、功以才成、業以才興。要真正把科技、教育和人才放在優先位置,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讓廣大科研人員更加專心地研究和探索,形成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爭先創新的良好局面。”宋振騏告訴記者,知識產權制度是激勵創新的關鍵所在。如果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利益分配機制,我們的科研成果就無法成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更無法推動煤炭行業技術變革。

為中國煤炭事業奮斗了幾十年,宋振騏也已是華發滿頭。當他看到煤礦還有很多安全問題等著解決,他心急如焚,身先士卒,走南闖北,在解決了煤礦一個個難題的同時,帶出了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至今,宋振騏心裡放不下兩件大事:一個是煤炭安全生產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個是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加強礦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就是為了用技術創新武裝採礦產業,讓安全高效的智能化開採技術得到有效推廣,實現科技強國夢。”宋振騏說。(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王宇)

(責編:鐘鑫(實習生)、申寧)

手機讀報,精彩隨身,移動用戶發送到RMRB到10658000,訂閱人民日報手機報。
瀏覽過此新聞的網友還閱讀了以下新聞
  • 往日熱聞
  • 精彩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