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身自主創新 翹首中華騰飛
2017年05月19日10:04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手機看新聞
編者按
他們是知識產權權利人,他們熱愛祖國、追求理想、執著創新,為產業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4月,在2017中國知識產權保護高層論壇舉辦期間,四位兩院院士與各界嘉賓匯聚一堂,共話知識產權保護﹔並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達了他們對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傾注的殷殷關切之情。為此,本報特開辟專欄,展示院士的風採與心聲,以激發社會各界的創業創新熱情。
——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岩石力學與採礦工程專家蔡美峰
圖為蔡美峰院士 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 蔣文杰 攝
“採礦工程新技術的發展,必須立足自主創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在採礦工程領域辛勤耕耘30多年,獲得多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著名岩石力學與採礦工程專家蔡美峰教授,面對記者談起他的工程研究工作如數家珍。
無私奉獻為國爭光
用事實說話,用創新成果說話,是蔡美峰的風格。他在地應力測量等方面所做的獨到創新,為我國的採礦產業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地應力測量一直是制約我國採礦工程技術的瓶頸。一般情況下,採礦開挖會引起地應力向開挖空間釋放,當能量達到很高水平,就存在產生岩爆的風險。蔡美峰教授從1985年在國外留學開始,就致力於地應力測量技術研究。1990年回國后,他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點基金支持下繼續對此進行深入研究。30多年來,他建立了考慮岩體非線性、不連續性、不均質性和各向異性的地應力測量分析理論,發明了完全溫度補償的地應力測量方法和裝置,並擁有了此項技術的中國發明專利,使地應力測量的可靠性和精度大幅度提高,為推動我國礦山地應力測量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採礦的另一個難題是高溫。高溫不僅會導致工作面條件惡化,而且容易造成嚴重事故。以往國內外常用的都是被動式降溫技術,成本高且效率差。蔡美峰認為,為高效解決深井降溫問題,必須發展主動式降溫技術。他創新性地提出的思路是,要研發高效的隔熱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對岩層高溫熱源進行隔離﹔要將深井採礦和深部地熱開發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將綠色開採、智能開採的採礦新理念、新方法、新技術加以應用,實現深井礦的安全開採。
傾情創新不斷攀登
蔡美峰多年來傾情創新,同時也對保護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制度十分關心。他自己擁有多件專利,也時常告誡課題組的同事和學生,要把創新成果用知識產權來加以保護。為了聯系實際解決難題,他總是深入採礦現場一線,常常一天爬兩次300米深的斜井。在他看來,隻有了解真實的情況,才能使技術創新更有針對性,體現專利的實用價值。他的精神感染著課題組的同事和學生們,在他領銜的課題組裡,提交專利申請,面向一線做研發,高度重視專利運用,幾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我國地大物博,礦產企業眾多,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意味著既能將創新成果依法保護,又能及時大面積推廣應用,造福採礦企業,這是是蔡美峰一直思考的事情。他的想法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何滿潮、宋振騏等業界專家不謀而合。今年3月,他們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支持下,成立了中國礦業知識產權聯盟。聯盟各成員累計提交專利申請超過4萬件,擁有有效專利近1.4萬件,將推動一系列專利產業化,預計增加產值超過10億元。
蔡美峰認為,做技術研發工作要本著有益於國家利益、有益於事業、有益於專業的原則,堅持不懈,不斷提高,不斷拿出水平更高的學術成果,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做出新貢獻。
“祝《中國知識產權報》:借黨和國家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東風,乘風而上,越辦越好,成為我國知識產權新聞宣傳的主陣地和國內外了解我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的權威窗口。”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蔡美峰院士為本報寫下了一份美好的祝願。(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 趙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