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信諾佰世:專利引領 探尋醫學診斷新方向

2017年02月23日14:41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原標題:信諾佰世:專利引領 探尋醫學診斷新方向

  “2015年,一名疑似患有心臟方面疾病的4歲兒童,轉診多家國內知名醫院,卻遲遲得不到確診。在患兒家長焦急萬分的時候,受其主治醫生委托,我們對患兒和家屬進行了心血管疾病相關基因的綜合檢測,經過深入分析,最終找到了相關的致病性突變,幫助醫生對該病例進行了確診,為患兒的后續治療提供了方向。”信諾佰世醫學檢驗所有限公司(下稱信諾佰世)總經理王明旭向筆者娓娓講述了公司成立以來,依靠自有技術,成功為患者找尋疑難病源的經歷。


  近年來,隨著全球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以及國內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第三方醫學診斷產業作為醫療服務外包業的重要分支快速發展。“信諾佰世成立於2014年,是由國家衛生主管機構批准設立的醫學特檢實驗室,可為國內眾多醫院提供專業臨床診斷支持,主要領域包括單基因遺傳病、遺傳性心血管疾病與腫瘤、個性化用藥、微生物宏基因組以及科研合作等。”王明旭介紹,目前,信諾佰世已提交了十余件專利申請,並在此基礎上成功開展了數千例診斷服務,走出了一條科技強企的發展之路。


  抓住機遇 定位方向


  “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由於實現了檢驗樣品的集中檢測,不但大大節省了檢測費用,更重要的是極大地提高了檢測效率和質量,降低了錯誤發生率,目前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已是較為成熟的商業模式。該領域在我國尚屬發展初期。我國醫療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平衡,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的發展空間十分巨大,而且由於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很有可能誕生一些有中國特色的商業模式。”王明旭介紹。


  畢業於中國科技大學的王明旭,在進入醫學領域之前,一直從事企業信息化管理工作。2005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中國成立最早的第三方醫學實驗室,作為最早接觸這個行業的那批人之一,經歷了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行業從小到大、從單體實驗室到全國連鎖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他充分感受到第三方醫學診斷實驗室產業對中國未來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性。


  “如果說2004年是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起步階段,那麼隨著2012年國家頒布了中國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的試行標准后,這一行業在國內迎來了爆發式發展。”王明旭表示,借著北京通州成立國際醫療服務區的政策機會,以及下一代測序所展示出來的巨大商業前景,王明旭等人合伙成立了信諾佰世。


  王明旭認為,第三方醫學檢驗行業可分為普通醫學檢驗和特殊醫學檢驗,其中,特殊檢驗技術含量以及對科研人員的綜合素質均要求較高,即使是三甲醫院單獨完成也比較困難。信諾佰世從成立之初,就明確定位於為三甲醫院提供特殊檢驗。成立兩年來,信諾佰世已檢測了數千例來自全國各大醫院的病例,業務范圍遍布全國多個省市,積累了相當數量的忠實客戶。


  依托專利 快速發展


  信諾佰世非常重視技術創新,自成立以來,對基因檢測中涉及到的各種檢測技術進行了技術改造和相關研發,使其能夠更加准確、快速地檢測、解讀遺傳突變中的復雜變異,為相關疾病的基因檢測提供了有力保障。“其中,遺傳病檢測是公司開展的一項主要工作,對於患有單基因遺傳病的患兒,可通過基因檢測技術幫助醫生明確病因,為后續治療方案的制定、生育二胎的產前診斷提供參考。相關技術也正在逐步應用於一些疾病的預防當中,如猝死、遺傳性腫瘤等,這些檢測技術或可用於提前發現身體問題,挽救人的生命。”王明旭表示。


  “第三方醫學檢驗產業在國內還是一片藍海,未來前景廣闊。”王明旭表示,公司已經提前開展了專利布局,不斷加大技術研發力度,目前圍繞該技術已經提交了十多件專利申請,其中8件獲得授權。2016年,信諾佰世在線粒體全環擴增技術方面獲得突破,並獲得2016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北京市研發機構的認定。


  企業對專利的重視源於發展的需要。王明旭介紹,盡管公司人員較少,但他仍然為公司配備了知識產權專員,及時了解專利輿情、收集知識產權動態,還聘請專家定期到公司開展知識產權指導和培訓。此外,為了調動員工的研發積極性,公司還設立了相應的獎勵辦法,將優秀團隊、個人評選與專利挂鉤,鼓勵員工發表學術文章。


  兩年來,信諾佰世憑借過硬的基因檢測技術,得到了國內多家知名醫院的認可,已經成功和北京兒童醫院、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研究所、協和醫院等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達成合作,同時,依托專業學術隊伍,為醫院提供全方位的學術交流與學術教育服務,不僅推動臨床診斷水平的提高,還促進了臨床科研發展。


  談及未來,王明旭表示:“公司將不斷擴大產品線,加強技術創新,為大型醫藥企業提供更好的技術支持。”

  點評


  信諾佰世自成立以來,一直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命脈。兩年來,憑借過硬的技術和專利實力,成功檢測了數千例疑難病症,為眾多患者帶來福音。醫藥領域一直是典型的專利“叢林”,隻有加強專利布局,才能更好地助推企業的長遠發展。(李俊霖)

(責編:賀迎春、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