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兵新發明:手機用於射擊 成本不到2萬
梁 晨繪
手機除了打電話、刷微信,還能用於打槍?
沒錯!這不是電影中的虛構情景,而是一個基層連隊的真實訓練方式。
初秋,南部戰區陸軍某炮兵團輕武器射擊訓練場。上等兵李波扣動扳機,一顆子彈射向靶標,他身旁的智能手機屏幕立即顯示出子彈擊穿靶標留下的彈孔圖像。李波看到彈著點偏離靶心約10厘米,分析原因是槍托抵肩不當所致。他調整姿勢,射出第二枚子彈,10環!
記者看到,同李波一樣,參訓的射手們均通過身旁的智能手機觀察射擊效果,實時進行修正。經過一上午的訓練,官兵們反復修正、分析和改進。射擊結束,他們又來到射擊地線后的指揮帳篷,通過大屏幕觀看分析靶標彈著圖像,進一步總結得失、分享心得和梳理竅門。
“這套基於無線局域網的輕武器射擊訓練系統,主要用於解決射手不能直觀獲取彈著點信息,難以實時修正偏差的問題。”看到發明成果被推廣運用,二連指導員周密開心地說。
2015年3月,周密到二連任指導員時,連隊輕武器射擊成績在該團排名靠后。他和連長朱明國一道,帶著官兵們加班加點苦練,但訓練水平提高不大。
有什麼好辦法能提高訓練效益?周密為此輾轉反側。戰士們提醒他,槍打出去,如果能實時看到彈著點,就能直觀地修正偏差,提高射擊精度,“好比用手電照東西,沒照對地方,看著光點往目標移動就行了”。
道理簡單、想法挺好,可怎樣實現“像打手電一樣打槍”?戰士們七嘴八舌地支招:“咱們幾乎人人都有智能手機,每部手機也都能聯網,用手機就能接收靶標的實時彈著點圖像。”
周密分析計算后又請教了相關領域的行家,感到這一辦法可行,他向營長楊尚武作了匯報,楊尚武說:“你放心大膽地搞,我向團裡申請支持。”
“裝備好不好用、訓法怎麼才管用,基層最有發言權,這個創意很好!”對二連的設想,該團領導十分支持,當即劃撥經費,安排專人指導周密進行可行性分析,並研究論証這一訓法的保密安全和技術防范措施。
3個多月的時間裡,周密帶著排長熊科凡一邊訓練,一邊運用智能手機、無線傳輸攝像頭、中繼路由器、指揮電腦終端等器材,鼓搗出了一套實時報靶系統。訓練時,他們在每個靶標下部安裝無線傳輸攝像頭,參訓官兵卸掉智能手機的手機卡、聯入無線局域網,即可實時接收攝像頭拍攝的靶標圖像,指揮電腦終端還能顯示各靶位的整體情況,讓射手和組訓者觀察彈著點情況。
經多次改進,這一系統傳輸快捷穩定,其模塊化設計還能做到單個故障不影響其他設備工作,並可根據訓練需求拓展功能。由於設備簡單、取材就便,整套系統花費不到兩萬元。
這一系統在二連試用一個月后,團隊組織輕武器射擊考核,二連居然奪得第一名。消息傳出,兄弟連隊紛紛來取經,該團當即推廣了這一成果。他們還以這套系統為依托,加裝了圖像識別系統,實現成績自動統計、自動入庫。前不久,上級領導現地考察后,對基層的這一創新成果給予充分肯定。(歐陽治民 叢緯義)
短 評
呼喚更多基層土壤長出“創新之果”
■王通化
智能手機成了射擊好幫手,這不是源自哪一個人的奇思妙想,而是一群官兵七嘴八舌“侃”出來的。這些在一線風沙泥土裡摸爬滾打的官兵是幸運的,他們不僅清楚自己的需求“痛點”,而且很快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令人鼓舞的是,這個從基層土壤裡長出來的“創新之果”,正在讓更多官兵品味到實打實的戰斗力提高之“甜”。
這則新聞再次印証一個朴素的道理:創新的活力在基層,創新的源頭在官兵。基層官兵處在強軍實踐第一線、軍事斗爭准備最前沿,是武器裝備的使用者、戰法訓法的施行者、軍事訓練的執行者。他們對創新的需求最真切,對創新的成效評價最客觀。
一線官兵蘊藏著無窮的創新能量。在我軍歷史上,著名的王克勤運動、郭興福教學法都由基層官兵創造,空軍地空導彈部隊營長岳振華創造的“近快戰法”,在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上還榮獲一等獎。這些來自基層的創新成果,推動了組訓模式的革新、練兵方法的改進,對提高部隊戰斗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時代在飛速發展,官兵的視野更加開闊,思維更加活躍,獲取信息更加便捷,知識結構更加立體,創新意識更加強烈。隻要我們重視基層這片創新沃土,創新的火花就會奔涌如泉、創新的果實也會甘甜如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