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發燒而生”的小米真“發燒”了
6分鐘銷售10萬部手機、4分48秒支付金額超過1億元、開場38秒首批整點搶購商品全部售罄……這是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小米)曾經創下的一個又一個手機銷售的奇跡。然而,這看似欣欣向榮的發展形勢卻在今年急轉直下,相關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米手機國內市場銷量跌至第五,全球銷量跌出前五。一時間,業界和媒體關於小米盛極而衰、神話破滅的說法不斷出現。
“為發燒而生”的小米自2010年創辦以來,憑借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互聯網營銷模式一路高歌猛進,迅速佔領國內市場。2014年,小米手機穩坐市場佔有率的“頭把交椅”,其公司估值更是高達45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值錢的未上市公司之一。對於小米手機產品銷量的大幅下滑,專家指出,高性價比、互聯網營銷模式為其帶來了高速發展,而隨著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小米進入了發展瓶頸期,電商渠道飽和、缺乏核心技術、專利儲備不足制約了小米的高速發展和國際化步伐,小米未來走向如何,還有待市場檢驗。
小米神話走向破滅
2010年,蘋果、三星等品牌佔據了高端智能手機市場,而大多數低價低性能的國產手機品牌爭奪低端市場和運營商定制市場,低價的高性能智能手機市場增長潛力巨大。小米在這一市場空白點著手,依托MIUI系統和米聊積累的粉絲,打破傳統銷售渠道,創造了互聯網B2C的營銷模式。高性價比的手機、良好的口碑、龐大的粉絲群幫助小米一炮打響,自手機產品推出以來就備受市場推崇。
“手機廠商走線下、運營商等渠道必須承擔巨額的渠道費用和廣告費用,而小米沒有這方面的負擔,其成功之處就是抓住了電商渠道爆發的契機,再加上高性價比的手機產品,這給了小米一個‘很舒服’的爆發期。”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相關數據顯示,在2012年至2014年間,小米手機的銷量同比增長分別為2296%、160%、226%,2014年小米手機在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其公司估值更是高達450億美元,成為當時全球最值錢的未上市公司之一。2015年初,小米首席執行官雷軍更是宣布公司智能手機的銷售目標是1億部。然而就在看似欣欣向榮的背后,小米的危機逐漸顯現。
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小米手機的銷售量超過7100萬部,銷售額約為125億美元,這與1億部銷量、160億美元的營收目標相去甚遠。如果2015年小米手機的表現還算差強人意,那2016年其表現就是急轉直下:2016年前兩個季度小米手機的出貨量分別同比下降26%、38.4%。
網絡營銷遭遇瓶頸
“由於電商渠道受到華為、樂視、魅族等手機品牌的沖擊,線下渠道又沒有布局和積累,小米手機銷量下滑、增長乏力實屬正常。”王艷輝分析稱,互聯網營銷模式為小米帶來爆發式增長,這也帶來競爭對手的競相模仿,華為、樂視等品牌都在學習小米的模式。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的見頂和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競爭對手的模仿和超越對小米形成巨大壓力。此外,從2014年底,電商的市場份額達到20%后就不再增長,近兩年手機增量主要來自線下渠道的爆發,OPPO、vivo就是憑借雄厚的線下資源獲得市場份額的不斷攀升,而線下渠道資源缺乏成為小米的短板。
“小米手機的階段性成功得益於網絡營銷的‘粉絲經濟’,當下銷量下降也是拜‘粉絲經濟’所賜。過分強調‘粉絲經濟’、忽視專利風險給小米的發展帶來阻礙。”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表示,在2014年的鼎盛時期,小米就加大了國際化布局步伐,進軍印度市場。但是專利儲備不足、在印度市場的專利布局缺失讓小米遭遇“滑鐵盧”。當年12月,因涉嫌侵犯愛立信的ARM、EDGE、3G等相關技術的8件專利,小米被訴至法院,最終小米的部分型號產品被禁售。
技術研發道阻且長
專利儲備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掣肘小米進軍國際市場,其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也接連受阻。事實上,從MIUI系統到內部構造再到材料外觀,小米動用了很多資源進行技術研發,但仍未掌握核心技術。缺乏研發實力和技術積累,小米很難改變其在消費者眼中“高性價比的低端機”的產品定位。
PatSnap智慧芽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小米在全球范圍內提交專利申請7000余件,發明專利申請佔比92%,獲得專利授權佔比12.6%。核心技術主要分布在手機及相關智能設備的應用層面,在硬件尤其是通信和芯片領域的專利儲備不足。從2014年開始,小米的專利申請量大幅增長,2016年上半年提交的專利申請量達到小米專利申請總量的近30%。在專利區域分布上,小米近80%的專利集中在國內,在美國、日本、印度等國外市場的專利布局不足。
“專利技術積累不是短期內能見效的,專利運用能力需要長期積累,企業想要獲得長期發展必須增強專利實力。”北京集慧智佳知識產權管理咨詢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咨詢師李可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近兩年來,在印度市場受挫使得小米認識到了專利的價值,開始突擊提交專利申請,為進軍國外市場做准備。
“注重營銷手段在短期內可以使小米獲得良好的市場反應,但長期來看,沒有扎實的技術積累作支撐就會出現增長乏力。”在李可看來,與小米注重營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以技術立足的發展模式。華為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認識到了知識產權的價值,於2010年前后開始大量提交專利申請。在知識產權方面,長期堅持真金白銀的投入,注重自有核心技術研發和專利布局是華為獲得長線、健康發展的基礎。而小米專利儲備不足,缺乏核心技術是導致小米銷量下滑的重要原因。
王艷輝對此也表示贊同:“專利實力真正代表了一個企業的技術水平。華為正是憑借專利優勢、核心技術獲得了消費者的口碑和滿意度。另外,核心技術是產品具備個性化的顯著標志,OPPO的快充技術就是其區別於其他手機的標簽,而小米在這一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隻靠高性價比難以在產業內立足。”
事實上,小米也認識到了自身營銷模式的缺陷和技術研發的不足。今年小米明顯加快了線下自營店的建設,將在蘇寧、國美、迪信通等賣場發展2000多家線下專區銷售。不僅如此,小米在技術研發上也動作頻頻,今年5月,雷軍在公司內部信中釋放調整的信號--副總裁周光平全力負責手機技術前沿領域研究,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團隊直接向雷軍匯報。此外,2015年10月,小米收購了博通公司31件無線通信專利,2016年2月從英特爾公司購買了332件美國專利,6月從微軟手中購得1500件專利。
對於小米遭遇瓶頸之后的走向,李俊慧表示:“小米在補齊了營銷和專利的短板之后能否重現之前輝煌,既取決於其產品改進力度,也取決於用戶體驗改善。”李可也認為,商業化的運作模式隻能是曇花一現,小米在接下來的發展中如果能在技術積累和知識產權運用上吸取教訓,也許會在商業“長跑”中重新排在前列。王艷輝表示,任何一種商業模式都會遭遇瓶頸期,小米作為主流的一線手機品牌,在電商渠道和品牌上享有巨大優勢,加大研發投入、提高創新力度是小米當下的破局關鍵。(記者 陳婕 實習記者 劉葉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