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精靈寶可夢”,背后技術你可知?

“我抓到了一隻皮卡丘!”“在哪兒,在哪兒?”今年7月,任天堂、Pokémon公司和谷歌Niantic Labs公司聯合制作開發的游戲《精靈寶可夢GO》通過Google Play和app Store在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地首發后,在全球迅速掀起一陣“上街抓小精靈”的熱潮。
為何這款游戲如此火爆?業內人士認為,《精靈寶可夢》作為世界上第二熱銷的系列電子游戲,具有廣泛的玩家基礎﹔而更重要的是,游戲《精靈寶可夢GO》出色地融合了增強現實(AR)和基於位置的服務(LBS),創建了一種依據GPS地圖進行探索、通過AR在現實環境中進行互動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新游戲方式,以往“葛優癱”式的在電腦、手機前玩游戲的體驗,變成了需要跨出家門、依照GPS地圖進行探索並能利用AR技術在現實環境中發現小精靈的新穎游戲體驗。
LBS提供位置服務
據了解,《精靈寶可夢GO》中的游戲地圖是基於現實世界中的地圖簡化生成的,而游戲中的角色位置是基於玩家在現實世界中的地理位置信息來確定的。這一設計運用了LBS技術:游戲不斷讀取玩家的GPS位置信息,而玩家為了捕捉寶可夢,則必須真實地在現實世界中行走探索。通過地圖上的信息指引,玩家除了可以發現和捕捉附近的精靈寶可夢,還可以前往寶可夢驛站獲得獎勵物資,甚至與其他玩家進行對戰。
其實,LBS技術在此之前已得到廣泛應用。上世紀90年代,伴隨著尋呼機等無線終端的出現,涉及LBS技術的專利申請也隨之誕生。隨著智能手機大規模應用,有關移動終端的LBS專利申請量顯著上升。2014年以后,與LBS技術相關的專利申請有所放緩,標志著該技術日益成熟,同時手機app市場上與LBS技術相關的電子地圖、網絡約車等手機應用呈爆發式增長。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相關領域審查員鄭嘉青分析認為,在LBS技術領域,國內外企業均積極進行了專利布局。“高通公司於1999年便開始針對無線設備的個人定位技術進行研發,該公司的專利主要分布於基礎、底層的定位技術﹔韓國三星電子、LG電子等在LBS專利領域同樣佔有重要地位。中興通訊和華為公司在LBS領域的申請量也位於前列,二者更注重如何提高在提供定位服務時的用戶體驗﹔騰訊公司在LBS的專利布局則主要基於公司產品,包括微信、QQ等社交工具。”鄭嘉青表示。
鄭嘉青認為,對於國內企業來說,可以進一步專注於室內定位技術以及隱私保護這兩個熱點問題。“在傳統的GPS等定位技術已經發展成熟的基礎上,為解決高樓林立的城市中GPS定位覆蓋率和精度降低的問題,室內定位技術成為日前LBS領域的創新熱點﹔同時,隨著LBS技術的廣泛使用,用戶隱私暴露的問題也呈現在公眾面前,能否有效地保護用戶隱私不受侵犯將直接關系到LBS業務的順利推廣和普及。”鄭嘉青表示。
AR增強游戲趣味
在《精靈寶可夢GO》游戲中,根據地圖指引,發現寶可夢后如何捕捉呢?玩家可以選擇開啟手機攝像頭,通過AR模式進行實景捕捉。這時玩家會在手機屏幕上看到,苦苦尋找的寶可夢可能正站在公園的長椅上,或是臥在噴水池中央,亦或是盤旋在路燈邊。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相關領域審查員通過專利檢索后發現,2009年以前,全球范圍內尚未形成研發AR技術的熱潮,圍繞AR的相關專利申請量年均在200件以下。自2010年起,AR專利申請量開始快速增長,當年專利申請量超過600件﹔隨后,在2013年突破1100件。“已公開的AR專利申請中,美國約佔2000件,位列第一名﹔韓國以1300余件專利申請排在美國之后,中國的專利申請量約為800件,位列第三。”該審查員表示,從技術研發方向來看,目前圍繞AR的專利布局主要集中在圖像數據處理方面,少量專利申請涉及游戲。值得注意的是,高通公司、三星電子、微軟公司等在AR領域的專利布局較為活躍。“在我國專利申請中,國內申請人提交的專利申請為563件,由美國申請人提交的為160件。”該審查員表示,我國不少企業正抓緊在AR領域展開專利布局,努力搶佔技術制高點和市場份額。
“《精靈寶可夢GO》將AR應用於手機游戲中,增加了趣味性,因此大獲成功。但是目前除手機終端外,其他終端設備應用AR尚不成熟,主要受限於微控制單元(MCU)處理能力、電池續航能力等。”北京帕羅奧圖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陸紅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突破AR發展瓶頸,北京帕羅奧圖科技有限公司加強了在圖文信息處理以及聯通后台數據方面的技術研發。目前,通過較為先進的AR算法,該公司研發的AR酷鏡等產品已經能夠將海量數據信息通過人機交互的形式,疊加到人的眼前,試圖通過眼鏡等智能穿戴設備擴大AR技術的應用。(胡姝陽)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