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為國產飛機裝上“中國心”
“如果說航空工業是制造業的皇冠,那麼航空發動機就是皇冠上的明珠。”中國工程院院士、空空導彈專家樊會濤曾這樣評價航空發動機在工業制造中的特殊地位。但是,由於我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起步較晚,與英、美、俄、法等國仍存在著一定的技術差距。
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改變。據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國資委”)網站7月13日消息,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航發”)列入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的企業名單,排在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之后,成為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之一,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正迎來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將航空發動機與飛機整機研制分開
5月31日,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在北京市完成工商注冊,注冊資本為500億元。據工商注冊信息顯示,中國航發的經營范圍包括軍民用飛行器動力裝置、第二動力裝置、燃氣輪機、航空發動機技術衍生等產品的設計、研制、生產、銷售﹔飛機、發動機、直升機及其他國防科技工業和民用領域先進材料的研制等。
據悉,中國航發是由中航工業發動機制造板塊獨立拆分而來,從而將航空發動機的研制與飛機整機研制分開。這一安排借鑒了英美等航空發動機強國的經驗,旨在加強發動機研制力量,有利於突破中國大型客機和大型運輸機發展的瓶頸。
筆者從北京市企業信用信息網獲悉,中國航發的四大股東為中國商飛、北京國資經營管理中心、國資委和中航工業集團。其中,中國商飛是我國國產大飛機戰略的實施主體,預計將是中國航發的下游客戶,而中航工業集團則是中國航發業務主體的“老東家”。有評論稱,這預示著以項目為牽引,以產業需求為主導,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軍民融合的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全新模式即將形成。
扭轉“飛機等發動機”的被動局面
成立中國航發,源於中國航空人的一個“心病”。6月28日,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新型噴氣式支線客機ARJ21-700完成首航。就在國人為其驕傲歡呼時,卻不得不承認這架飛機安裝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動機。
航空制造業是集機械、電子、信息科學、材料科學等新興工業技術於一體的綜合體,是多學科交叉的高科技領域。其中,航空發動機的研發尤為復雜,是一個國家科技、工業和國防實力的重要體現。
“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例,2004年到2014年中國通用飛機的保有量從566架增加到1987架,我國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航空新興市場。”樊會濤說道。在此情況下,扭轉我國“飛機等發動機”的被動局面迫在眉睫。
由於技術門檻高、風險大、周期長等諸多困難,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一直是制約中國航空工業發展的“短板”。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副校長、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陶智曾表示,“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民機發動機還處於起步階段。”航空發動機研發需要大量投入,唯有列入國家戰略方能快速提升發展水平。
加強自主研制攻克技術難關
“中國航發成立以后責任重大,在后續工作中,將進一步加強自主研制和工藝研究,利用數字仿真等技術提高產品研發水平。”3月11日,在探望慰問航空工業老領導、院士時,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曹建國如是說道。
筆者注意到,數月以來,中國航發領導層密集到各地高校參觀交流。7月6日、8日,曹建國先后到訪上海交通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並表示希望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通過建立聯合技術中心等形式,在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成立中國航發是國家聚焦航空發動機主業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7月6日,中國航發黨組副書記、總經理李方勇到420廠(成都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調研時強調,要牢記黨和國家賦予集團的使命和責任。
筆者通過中國航發官方信息渠道了解到,李方勇在調研中還對接下來的航空發動機研發工作透露了更多安排。他要求深入總結多年來在國際合作中的成功做法,構建完善的技術和管理體系。此外,相關廠商還將與研發設計單位組建聯合工作團隊,加速推進重點型號的研制工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