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版權保護推動中國音樂銷量去年上漲63.8%

2016年04月14日09:31 | 來源:中國知識產權報
小字號

4月12日,國際唱片業協會發布2016年全球音樂報告,稱2015年全球數字音樂超越實體音樂,成為錄制音樂收入的主要來源。其中,中國音樂銷量上漲63.8%,達1.7億美元,數字音樂收入整體上升了68.6%。中國音樂市場的潛力巨大。

全球市場:數字音樂首超實體音樂

報告指出,數字音樂目前佔到了全球總收入的45%,實體音樂收入則僅佔全球總收入的39%。剩下的主要來自錄音制作者和表演者的表演權收入(14%)。全球音樂增長主要源自流媒體收入的大幅上升,大大抵消了下載和實體收入的下滑。流媒體收入包括付費服務和受廣告支持服務,上升了45.2%,佔數字收入的43%,近乎接替下載收入(45%),成為行業的主要數字收入來源。

2015年,全球錄制音樂收入總計150億美元,較2014年增長3.2%,實現了自1995年以來的第一次增長,反轉了前一年0.3%的市場下滑。盡管實體音樂收入下滑,但是下滑速度相比從前有所放緩,僅下滑4.5%,這一數字在2014年為8.5%,2013年為10.6%。

數字音樂收入增加10.2%,達67億美元,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來自付費流媒體訂閱45.2%的激增。在19個國家中,數字音樂收入在錄制音樂市場中的佔比過半。2015年,包括哥倫比亞、新西蘭、菲律賓在內的4個國家和地區,數字音樂收入佔比突破50%大關。“我相信全球音樂產業已經成功地掙脫了數字領域的囹圄,未來一片光明。我們的數字業務如今舉足輕重,並在不斷發展,隨時可以達到新的高度。”索尼音樂娛樂國際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表示。

然而,激增的使用量並沒有給藝人和制作者帶來公平的回報,在美國、英國和法國也有類似的情況。主要原因是“避風港原則”的誤用,這就讓包括YouTube在內的一些用戶上傳服務,可有效地規避正常的音樂授權許可,轉而在沒有給權利人合理報酬的情況下使用受版權保護的音樂內容來構建並發展其業務,而支付給藝人和制作者的報酬微乎其微。這就導致全球音樂流媒體的巨大使用量與權利人從中獲得回報之間的極大不匹配。用戶上傳數字平台擁有龐大的音樂使用群體,據估計,其用戶群超過9億。然而這個龐大消費群體產生的收入隻佔到了行業收入很小的一部分,構成了受廣告支持的收入,約6.34億美元,僅佔全球音樂收入的百分之四。報告指出,產業若要長期繁榮,扭曲市場的價值差距問題就必須解決。

中國市場:市場巨大有待開發

報告指出,在已獲授權的流媒體服務致力於吸引樂迷和促進合法音樂增長的所有新興市場,中國對於唱片公司而言表現最為矚目。2015年,隨著幾大音樂平台的建立和擴大,交易型音樂市場在中國首現。與此同時,中國政府加大了刪除侵權內容、打擊盜版的力度,國際唱片公司加強了對當地藝人和曲目的挖掘和投資,中國音樂銷量上漲63.8%,達1.7億美元。智能手機上的下載和流媒體服務的激增抵消了彩鈴和移動產品市場的持續下滑,數字音樂收入整體上升了68.6%,這得益於相互競爭的數字音樂平台相繼推出的各種舉措以及將中國推向付費模式的堅定信念。中國的音樂市場的潛力依然遠未發揮。

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目前由騰訊、海洋音樂和阿裡音樂為首的大型互聯網公司主導。這些互聯網公司認識到了音樂為其增加和維護用戶所帶來的附加價值,他們之間展開了爭取授權的激烈競爭。其中,騰訊於2008年首次推出付費服務——綠鑽,目前又推出了一個發展快速的高端流媒體服務——QQ音樂。騰訊與兩大國際唱片公司索尼和華納以及約25家獨立廠牌達成了合作。騰訊QQ音樂服務在2015年7月推出了高端付費服務,首次以付費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新音樂,訂閱數量增長迅速,2016年初,QQ音樂已經有近300萬付費用戶。

唱片公司高管都表示中國政府對上述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2015年7月,作為“劍網行動”的一部分,中國國家版權局下令所有流媒體服務刪除侵權內容。騰訊報告說,自這項禁令頒布以來,它每月向侵權服務發送大概2000封刪除通知。除了積極向平台授權許可音樂之外,國際唱片公司在藝人和曲目挖掘上也投入很多,正在著眼於從傳統的音樂發展中心台灣擴展開來,更多地將重點向中國大陸轉移。

報告也同時指出,中國數字音樂業務有了進展,但中國仍然是全球少數幾個沒有錄音制作者廣播權和公開表演權的國家之一。賦予錄音制作者廣播權和公開表演權會讓中國加入到其他147個已經賦予了這些權利的國家的陣營,將會幫助中國音樂產業實現更快的發展。(本報記者竇新穎)

(責編:魏艷、馬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