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一德:落后觀念謀殺民族品牌--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馬一德:落后觀念謀殺民族品牌

2013年01月28日15:47    來源: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    手機看新聞

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馬一德做客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

人民網北京1月28日電 (記者 羅丹)1978年改革開放以后,由於大批外資引入,合資公司成立,我國本土民族品牌受到巨大沖擊。由於中國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的意識不強,中國當年丟掉了很多民族品牌。“中國邁向專利強國,需要科技創新,真正與知識產權的國際化接軌。”中國知識產權法學研究會副會長馬一德在做客人民網知識產權頻道時表示。

科技的載體是知識產權,而知識產權的核心是專利技術。專利技術如何商業化運作,如何變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馬一德表示,在這方面中國過去走了很多彎路。

三十年前,國家在引進外資上隻注重外資的數量,成立合資公司,但忽略了知識產權。馬一德說:“外資公司進入中國,第一是要到中國來擴大市場,以營利為目的掙更多的錢。但是他們也要消滅競爭對手,即打擊我們的很多民族品牌。”據資料顯示,建國初期,中國有1萬6千多家老字號企業,到現在隻剩下2千家左右。也就是說,在60年的時間裡面,老字號企業消失了1萬4千多家,每年要消失230多家。馬一德表示,“牡丹電視、中華牙膏,這些曾經紅極一時的民族品牌有的衰敗,有的注入外資成了洋品牌,失去了他們當年的輝煌。三十年前我們對知識產權的理解不那麼深刻,保護意識不強,對知識產權的運用更是遠遠不到位。回過頭來看,丟掉了很多民族品牌,今天要撿起來很難,讓消費者再認可也很難。”

從鄧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學的春天”以后,國家對科學技術重要性的意識逐漸加強,並明確科學技術是國家和民族綜合國力的體現。“中關村自主示范區的建立,成為了中國科研的橋頭堡,是中國高科技的品牌。中關村嶄露頭角號稱中國硅谷,也成了國人的希望。”馬一德說,“中國准備加入WTO的談判過程當中清楚的意識到了知識產權問題的復雜性、嚴重性,從那時候開始,中國開始重視知識產權,真正讓知識產權跟國際接軌。這個歷史性的轉變是很了不起的。”

科技如果不能轉化為生產力就不叫科技。科技最大的動力和活力就是要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改善人們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中國這麼大一個民族,到今天為止仍然沒有一個在世界上叫得響的大企業或者龍頭企業,比如蘋果、三星,我們現在還沒有這樣一個公司。”馬一德說。“所以在中國,科技創新逐漸成為了更加緊迫的時代召喚。加強培育知識產權文化,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商業,在國際國內環境下加強知識產權方面的研究,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這個民族,才能成為成為先進的民族,或者真正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責任編輯:羅丹、馬麗)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