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發明挂點滴神器 輸液病人睡著也不用擔心--知識產權--人民網
人民網>>知識產權

大學老師發明挂點滴神器 輸液病人睡著也不用擔心

林曉瑩

2013年01月21日14:33    來源:錢江晚報    手機看新聞

紹興市人民醫院裡病人輸液時已經用上“輸液監視系統”。

  這個名叫張飛的人不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而外表儒雅的大學老師,他來自浙江理工大學科藝學院,是工業設計系的講師。

  一次發燒生病挂點滴的經歷激發了張老師的設計靈感,他發明了一款挂點滴神器──輸液監視儀。這個設備現在已在醫院使用了,它可以監視輸液時間、滴速,甚至能遠監控。憑著這台設備,張老師得了好幾項發明專利。

  感冒發燒昏昏欲睡

  病人挂的點滴誰來看管

  走進張飛的工作室,迎面擺放的不是令人賞心悅目的外貿設計作品,而是一個個白色顯示儀,在顯示儀下面有個挂鉤,每個挂鉤上都吊著醫院裡常見的點滴袋。

  這是醫學實驗室嗎?張飛笑著說,這些都是他發了4年研發的產品“輸液監視系統”儀器。

  “輸液監視系統”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重力感應以及無線網絡等技術,實現對瓶內液體剩余量、滴速等情況的監視。

  說起“輸液監視系統”的發明,張老師特別有感觸。“2008年年初,杭州因為大雪特別冷,我生病發燒,一個人去醫院看病,在輸液室挂點滴時特別困,很想睡覺,但又怕吊瓶的液體打完了,自己忘記叫護士來拔針,隻能硬撐著。”張老師回憶說。

  那時候,張老師就在想,如果有個輸液監視儀器就好了,在快挂完時發出提醒。回去之后,張老師就帶著這個想法召集團隊動手研發。

  做調研、跑市場

  三年辛苦打拼終得正果

  一開始,張老師做了大量的市場調查,研究了這類產品的市場反映情況。隨后他還去跑了國內的醫博會,通過展會了解醫療器械的動向。他發現,國內對於這塊研究並不成熟,幾乎沒有廠商生產這麼完整的同類儀器。

  醫博會回來后張老師信心倍增:“我做了9個月,終於出了第一個版本,但通過試用,還是出現了100多個問題。”張老師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研究,把這些問題都記錄下來,並一一解決。

  “我的團隊裡有7個人,都是技術人員,大家隻要發現問題就馬上解決。”張老師說,隻有把存在的問題解決了,那麼這個項目才能做成。

  經過三年的反復完善,在2010年,張飛終於把整套系統做好,還申請到醫療器械許可,並投入市場使用。

  產品生產出來了,接下來面臨的是銷路問題。

  對於銷售,張老師真是一竅不通,“為了這些儀器,我走訪了上百家醫院。”他說,他開始從省內的二線城市的醫院裡開始推廣產品,最早到的是紹興,在紹興市人民醫院裡,產品得到了肯定,並馬上開始試用。

  “無鈴聲病房”浙江獲首肯

  張老師的挂點滴神器火了

  去年,紹興市人民醫院用上了張老師的“輸液監視系統”,醫院病房也改名為“無鈴聲病房”,因為完全擺脫了從前按鈴提醒護士拔針的常規。

  在紹興的無鈴聲病房走廊上,懸挂著好幾塊顯示屏,這是“輸液監視器”,該病房所有患者正在輸液的情況一目了然,如“14床,剩余100毫升,剩余時間15分鐘”。一旦看到隻剩5-10毫升了,監視器會發出提示,責任護士就會主動過去給病人換鹽水。

  除了顯示屏上有提示,在病房內還有一整套手段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如二級護士工作站,護士不坐在護士站裡,而是推著移動查房車時同樣可以得到提示。

  張老師說,護士手拿蘋果i Pod touch,也可以把整個程序錄入蘋果i Pod touch,那麼即使護士上洗手間時也能收到提示信息。

  “使用這套管理系統最大的好處是保障了病人的用藥安全,同時把護士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張老師說,除了紹興市人民醫院,這套系統現在已經逐步在出現在杭州的多家醫院裡。

  輸液監視系統要大規模普及或許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張飛對它的產品很有信心:“未來5年裡,我還會繼續完善,我相信,一定會有市場。”

  “產品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提供方便。外觀簡潔大方,這便能讓大部分人接受,這就是我的設計理念。”張老師這樣闡釋自己的設計理念。

(責任編輯:羅丹、馬麗)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